APP下载

2014年安徽省春蚕增产增收技术保障措施研究

2014-04-29黄德辉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安徽省

黄德辉等

摘要 针对早春雨雪低温等极端气候可能对蚕桑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结合安徽省生产实际,提出准确分析预判,加强桑园田间管理,适时调整养蚕布局,规范春蚕饲养技术等应对措施,规避生产风险,确保春蚕增产增收。

关键词 极端气候;田间管理;养蚕布局;春蚕饲养;小蚕共育;大棚养蚕;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3-00772-02

2013年入冬以来,安徽省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进入2月后由于受强冷空气影响,自北向南,全省蚕区又遇到冰雪和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气温极剧下降。为避免低温雨雪可能给今春蚕桑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确保春蚕生产安全,安徽省各级蚕桑生产主管部门和技术服务单位应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主动采取应对措施,重点防范“倒春寒”等极端气候,力争准确预判,为春蚕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1 加强桑园田间管理,确保桑叶优质高产

1.1 加强桑园中耕、施肥 早生桑品种桑树由于春季发芽早,早春在遭遇“倒春寒”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时,极易导致枝条上都已处于脱苞、雀口、开叶期的桑芽或嫩叶全部冻枯发黑而呈焦糊状,但随着气温回升,桑树的侧芽、潜伏芽仍可萌发,对桑树生长和桑叶产量影响有限,可通过加强桑园中耕、施肥等措施,促进桑树快速恢复生长。

1.2 清沟排水 春天雨水較多,特别是在低温、连阴雨时,低洼处桑园极易积水,应及时疏通或开挖桑园排水沟渠,迅速排除桑园积水,这是防止和减轻桑树冻害损失,保证春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1.3 科学施肥 重施有机肥等热性“保暖肥”和增施催芽肥。①冬基肥以堆厩肥、垃圾、河塘泥等有机肥料为主。施用冬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还可以达到保暖、防冻,减少病虫害的作用。施厩肥3.75万~4.50万kg/hm2,或垃圾、堆肥7.5万kg/hm2。②催芽肥要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在桑树萌芽前的15~20 d施下,小蚕用叶和粘性土桑园可适当提早。应以腐热的堆厩肥、人粪尿和速效性氮肥为主。施尿素450 kg/hm2(碳铵)或人畜肥1.5万kg/hm2。③及时进行根外追肥对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有一定作用。待桑树长出3~5片新叶时,在枝条中上部叶片背面喷洒浓度0.5%的磷酸二氢钾加浓度1%尿素溶液,喷洒量按1 500~2 250 kg/hm2,间隔5~7 d喷1次,连续喷洒2~3次。

1.4 合理重剪 对遭遇严重冻害的桑树进行适度重剪。剪去枝条受冻的枯稍部分,随同桑园清理出的枯枝落叶搬离桑园,集中烧毁,以杀灭桑园越冬虫卵和残留病原菌,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春季芽枯病、杈枯病、干枯病、赤锈病[1]等桑园病虫害的发生。

1.5 重视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 要做好桑园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科学组织和指导防治工作,重点防治早春桑象虫、桑尺蠖等害虫,确保枝条发芽率,提高春季桑叶产量。

2 周密制定生产计划,适时调整养蚕布局

(1)各蚕区应根据当地春季气候特点、桑树品种和长势、主推蚕品种性状及蚕农的生产习惯等综合因素,全面均衡分析,及时调整养蚕布局,切实做到“以叶定种,种叶平衡”[2]。

(2)根据各地区桑树生长及气温、光照等情况,并考虑防止春蚕大蚕期及蔟中遭遇高温袭击(蚕种繁育单位还要考虑高温对交配的影响及冷藏浸酸种[3]的冷藏时间),避免夏伐过迟而影响秋叶及明春桑叶产量等因素,科学确定春蚕出库催青时间。

(3)如遇“倒春寒”等恶劣天气,在低温和冻害冲击下,桑树发芽推迟、生长较慢,应及时做好春蚕蚕种出库催青时间和饲养量的调整。推迟出库时间,并适当调整春、夏(秋)蚕饲养比例,可有效延长桑叶生长时间,增加桑叶产量,最大程度地确保全年饲养量不受影响,减少蚕农损失,避免养蚕过量和用不成熟桑叶养蚕。

(4)合理选择蚕品种。由于家蚕育种方向和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春用品种与夏秋品种的本质差异,对饲养环境和营养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春季尽可能使用春用蚕品种,安徽省主要蚕区宜主推优质、大茧形、多丝量品种如“菁松×皓月”、“黄·山×平·湖”、“681×682”等,其次是“苏·菊×明·虎”等,利用春季良好气候环境和叶质等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春用多丝量蚕品种的优势,确保春季蚕茧产量和质量。

春季在有可能调剂到春用种源的情况下或工业废气(氟)污染不是很严重的蚕区,对于“秋种春养”[4]生产方式及两广地区所推广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偏低的多化性血统品种(如“两广二号”)等应谨慎使用,以免影响蚕茧产量,给蚕农造成损失。

(5)根据2013年安徽省蚕种繁育和入库情况,2014年全省可供春蚕用种数量极其有限。各级蚕种管理部门和用种单位应及时掌握可用种源信息,依据本地区计划用种情况,抓紧联系从省外调济,以满足本地区春蚕生产用种。

3 规范春蚕生产措施

3.1 做好养蚕前的准备

利用春蚕前农闲时间,统筹规划,做好蚕室、蚕具和主要消耗用品的准备。对受损蚕室或蚕具及时维修或添置。同时,根据桑园面积和桑树长势,准确预测春季桑叶产量,确定当季订种量。

3.2 认真落实补催青措施

(1)由于安徽省春蚕早期易遇低温,蚕种发到共育室或农户蚕室后仍需按照催青标准温、湿度(25.5 ℃,干湿差1.5~2 ℃)继续保护(补催青)[5],确保胚子发育齐一。蚕种点青齐一后,平摊成1.5平方尺(相当于0.166 m2)的面积,遮光黑暗,第3天早晨5时感光。

(2)采用“塑料薄膜全防干育”,严格控制1~3龄蚕的标准饲育温度(1~2龄:27~28 ℃;3龄:26 ℃),确保小蚕发育整齐,做到“十天三眠”[6]。

3.3 高度重视消毒防病

消毒防病是春蚕生产的重要环节,蚕座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养蚕工作的重中之重。

3.3.1 认真做好养蚕前的环境卫生打扫和室内外全面消毒。对蚕室、贮桑室、蔟室、采桑筐、蚕网、塑料薄膜等要一次性全面消毒;将大棚地面泥土刮去一层表土,垫上新土,刮出的旧土及清理出来的垃圾应集中处理,制作堆肥;用石灰浆把蚕室内墙壁粉刷一遍,以覆盖可能存在的病原菌。注意合理配制和使用消毒药剂。①氯制劑消毒(漂白粉等):浓度1%有效氯的澄清液,喷药后保湿30 min,药剂当天配(浓度25%有效氯漂白粉1 kg加水24 kg)当天用完;蚕室外环境消毒时应注意在气温较低的清晨或傍晚且风速较低时效果最佳。②甲醛类消毒剂(毒消散、毒消安、福尔马林等):消毒温度要在24 ℃以上(春季使用必须加温),保持5 h,密闭门窗24 h。③用新鲜石灰块化成石灰粉,按2%浓度 配成石灰浆,保持湿润30 min。

3.3.2 蚕期消毒措施要规范。小蚕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大蚕期暴发蚕病,往往是在小蚕感染所致,所以,要充分做好小蚕防病工作。要求收蚁当时及各龄起蚕用小蚕防病一号蚕体消毒;特别注意各龄期的提青分批,严格淘汰迟眠蚕、弱小蚕;三龄饷食后,每天撒1次新鲜石灰粉。未经消毒的蚕具,不进蚕室;用过的蚕匾、网、垫纸等,晒过再用;贮桑室经常用漂白粉消毒。

大蚕期防病工作,重在以防为主。四、五龄起蚕用大蚕防病一号;蚕座在每天早晨第1次给桑前撒一次新鲜生石灰粉,以起到干燥蚕座、隔离蚕沙和防止病毒病的发生。大蚕期发现细菌病、病毒病等病死蚕应随即检出投入消毒盂中,集中挖坑加石灰深埋;发现僵蚕应用废纸轻轻包裹后烧掉,切不可乱扔,避免导致真菌孢子随空气流动污染蚕室。

3.3.3 蚕沙不可乱堆乱放或直接作肥料施入田间。必须倒入蚕沙坑沤熟再用作稻田肥料,但不宜施入桑园。春蚕结束后,蚕室、蚕具要进行全面打扫、清洗和消毒,用过的草龙要烧掉,方格蔟过火消毒收藏。为夏、秋蚕饲养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3.4 推广轻简生产技术

3.4.1 小蚕共育。推广小蚕共育[7]技术有利于集中消毒和小蚕生长,可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确保稳产高产;有利于节省劳力、房屋、燃料、桑叶及消毒药品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栽桑养蚕技术知识的传播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增强蚕农规避风险的能力。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8]。由于安徽省春季5月上旬气温偏低,主要蚕区春蚕的小蚕期均需加温才能保证小蚕的正常发育温度,而普通蚕农由于受到蚕室条件、加温设备、能源成本、温湿度控制较困难等影响,小蚕饲养技术往往不到位。因此,针对目前安徽省蚕桑生产劳动力资源、从业者素质、养蚕技术及养蚕实施等实际,各地应加快改变传统养蚕模式,积极推广小蚕社会化、专业化共育技术,实施“十天养蚕法”。

通过专业小蚕共育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养蚕能手饲养小蚕,到三龄或四龄饷食第2次给桑,蚕农从共育户买回小蚕,一般农户只养大蚕,每期蚕饲养时间仅10 d左右。专业化共育,由于统一采取相对规范、标准的技术措施,小蚕的饲养环境及营养条件得以保证,发育整齐,有利于增强蚕儿体质和抗病抗逆性,提高蚕农规避风险的能力。

蚕桑生产主管部门要加强小蚕共育户的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引导共育户树立和提高防病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保障小蚕发育整齐,尽量减少蚕头损失,确保共育小蚕质量,为该地区蚕茧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3.4.2 大棚养蚕。大棚养蚕[9]是适应蚕桑生产劳动力紧张、粗放型饲养和规模化生产的一种轻简省力化大蚕(四~五龄)饲养新技术。其具有建棚容易成本低,利于规模经营;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力,工效高;消毒彻底,蚕茧产量高;人蚕分离,改善环境等优点。推广大棚养蚕技术不仅满足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有利于蚕区村镇现代化建设,也进一步让蚕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蚕桑生产轻简化和规模化。

在推广大棚养蚕技术时应注意:

①养蚕大棚的建设规格和数量,可依照养蚕数量和可供桑叶量而定。室外大棚要选择在地势高、干燥、平坦及环境卫生状况好,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方。

②注意大棚环境无害化处理。在傍晚无风时,棚内外用浓度1%有效氯漂白粉液喷洒消毒,大棚周围挖排水沟,用药物防治蚂蚁。移蚕进大棚前,地面撒石灰消毒,垫稻草、铺上桑叶,再把蚕移到地面。

③养蚕大棚白天温度高,注意通风换气,防止30 ℃以上的高温,食桑旺盛,注意多给桑;夜间温度低,注意保温和控制给桑量。

④宜在大棚内加建地火龙,便于棚内升温。防止棚内温度激变导致蚕病发生,尤其是晚秋蚕期更应注意20 ℃以下的低温。

⑤运桑与除沙通道严格分开,严防病原交叉感染。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安徽省
无花果田间管理
成长相册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