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把握音准,绽放美妙歌声
2014-04-29张海平
张海平
音乐教育专家吴斌先生提出了“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的课堂改革要求。歌唱教学虽不是音乐教学的全部,却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学生歌唱中的音准问题一直困扰着大部分的音乐教师。没有音准就没有完整的歌唱,没有完整的歌唱就没有音乐的情感表达,所以音准是音乐教学的首要问题与重点。
一、对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音准问题的反思
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功能是相互联系的,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以便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唱歌。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活动很多,参与热情极高,但是在演唱时却经常出现“五音不全”的情况,而教师为追求整节课的效果,往往对学生的音准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在演唱之后还一味地表扬学生“唱得真棒”“唱得很认真”等。
根据笔者的观察,有一部分学生的音准问题令人担忧:在C~B这七个基本音级中,无论弹哪个音,他们都无法正确模唱。这些学生唱歌时调子往往偏离钢琴,自成一调,跑调了也浑然不知。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表演能力和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歌唱中存在音准问题的原因分析
“音准”,即音高的准确性。音的高低是由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学生在歌唱时出现音不准、跑调、把握不住音高等问题,既有其先天性因素,也有其后天性因素。
(一)先天性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所谓“五音不全”的学生。“五音不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受嗓音条件的制约,例如嗓子先天嘶哑,不能发出相应的正确的音高,但是能听出音的高低不同;第二种是从听觉上对音高不敏感。
(二)后天性因素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听“坏”了“耳朵”。例如笔者的一名学生,音色很亮,经常主持各种节目,但是唱歌“跑调”现象却很严重。了解情况后,笔者发现,这是一个在培训班学习拉小提琴的学生,由于班级人数多,每次练习教师来不及为所有学生调音,结果就导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此外,当下的音乐教学只重“量”而不重“质”。每学期教师都要教唱很多歌曲,但是这些歌曲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很好掌握。有一部分教师虽然想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由于方法单一,多为“以唱治唱”,所以收效甚微。
三、提高学生音准敏感度的方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让“练耳”这一学习内容成为音乐学习的奠基石,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性”特点确立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让学生既没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又能具备良好的音乐听觉素养。
(一)积极引导,有效聆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对音乐教学而言,让学生学会倾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著名作曲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阐述:“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培养学生乐于倾听、认真倾听和善于倾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对此,教师要为学生打好“视唱练耳”的基础。在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也是为各种音乐专业课学习铺设基石的课程,其好坏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欣赏甚至创作能力。牢固的“视唱练耳”基础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实践能力,而且对他们今后在歌唱、演奏、创作、研究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循序渐进,唱准音阶
音阶的练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楚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进而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
同时,我们可以用柯达伊手势教学,化抽象为形象。部分音阶练习可采用直观音阶图,让学生看着音阶图来唱音阶和音程。音阶音准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因此,我们不能说学生这几节课掌握了音准就可以长时间不复习、不练习了。鉴于一周才一节音乐课的情况,我们必须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将音准铭刻于学生无限的记忆中。
此外,唱歌跑调也受演唱技巧的影响。歌唱气息支撑不够、声音发虚、歌唱位置不正确、换声点没有充分准备等等,都很容易导致声音位置下移、跑调。对于这些现象,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唱歌姿势,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坐姿、站姿,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虽然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这做起来有点难度,但是只要教师积极强调、长期训练,还是会有收获的。
(三)学以致用,视唱曲谱
视唱是音准、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性、情感等技能的综合训练,也是对学生音准掌握的最好见证。在歌曲的教唱中,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看歌词,凭借聆听的记忆力努力演唱歌曲。可是过一个星期后再复习时,如果教师不提醒,学生往往很难记起歌曲该如何演唱,而在歌曲较难的部分,学生还是会犯与上节课相同的错误。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会视谱演唱所造成的。
在视唱练习中,笔者的做法是由简入深,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组合加上音阶组成简单旋律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对于两音跨度较大的视唱曲,学生在音准的把握上就会出现偏差。那就要采用补充法,即将两音之间的音按音阶走向补上,在音准的基础上再去掉补充音即可。长期进行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音准。
(四)多唱多演,增强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唱多演进行巩固音准的练习。学生能较好地把握音准后,无疑会增强歌唱的自信心,一旦有了歌唱的自信心,在演唱歌曲时的表现也就生动、富有感染力了。在教学中,每学唱一首歌曲,教师就应尽可能多地创设让学生展现的机会。演唱还可以分不同角色,比如独唱、轮唱、小组唱等等,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解决音准问题不是单靠一两节课就能达成的,而是要从听力和歌唱两方面着手,通过长期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以改善和提高。只要我们不断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学生歌唱时的音准问题一定能够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