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寓教于趣
2014-04-29初艺群
初艺群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不但会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还能让他们愉快、主动地学习、思考与实践。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每节课教师首先要营造激趣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1. 疑问的创设。教学四年级《声音的传播》一课,导言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那么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
这样,学生在课开始的部分通过疑问的创设,求知若渴的情绪就被激发起来,会迫不急待地进入科学探究。
2. 故事、歌曲。如,三年级《蚂蚁》一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先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蚂蚁搬家》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本节课即将研究的小动物发生兴趣,然后再运用恰当的语言,自然的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
3. “魔术”表演。教学四年级《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表演这样一个魔术:用布摩擦吹塑纸使它带电,然后将吹塑纸按在黑板上,松开手,会发现吹塑纸神奇的吸在黑板上了。
这样神奇有趣的魔术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发展兴趣
恰当的直观演示、模拟实验会把距离学生遥远、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形象有趣。
1. 充分利用形象、色彩明快的多媒体演示,发展学生的兴趣。教学四年级《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耳部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进而使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感受到声音。
2. 充分利用直观、有趣的实验演示,发展学生的兴趣。教学五年级《给冷水加热》一课,让学生亲自把密封的小塑料袋装一些冷水浸没在热水盆里,观察里边的水会热吗?有什么现象。然后再把这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看它是沉的还是浮的。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探究观察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产生亲自动手解决的欲望。
三、提高兴趣
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全方位的思考,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
1. 小操作。教学五年级《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把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做这两个实验,既学到了知识,又使他们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大为高涨。
2. 小比赛。教学《用纸造一座桥》、《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设计制作小赛车》、《制作一个保温杯》、《做一个指南针》……这样一些课,可以让学生通过研讨、合作,在他们親自动手制作的基础上,举办一个小小展览会,看看谁的作品最好,会更加提高他们动手参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四、巩固兴趣
小学科学学科的许多知识大多是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意味着知识探求的结束,应为学生多创设悬念,让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产生“意犹未尽”的效果。如,三年级《植物》单元,要在课上或课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并会在生活中观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设情境,寓教于趣,既可以把课堂教学和探究活动搞得生动、活泼,又会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由乐学、好学、学会,进而达到会学,真正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