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2014-04-29张德梅
张德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运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迸发创新的火花,获得新的经历、体验、感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提升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掌握学生心智特征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智能结构等方面特点,才能更好地开展适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低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但持久性不够;对敏感的事物或现象感兴趣,但缺乏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思想认识和合作意识还未发展成熟,但他们对周围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能对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細心观察自然和善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积极参加学校、家庭和社会活动,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探讨,通过口头、图文等形式表达对周围事物的见闻和想法。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探究的主动性、持久性有了增强,逐步形成了合作意识,能进行文字阅读,对学科学习、社会生活,都有了关注意识,能通过适当地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中高年级学生为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通过书籍、网络、电视等渠道获取信息,运用资料,并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学习辨别是非善恶。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读、写、听、说、活动整合在一起,给自己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主体性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不难看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贴近生活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贴近社会发展的印迹元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较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文化,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着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善于遴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活动,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顺利解决乌鸦怎样喝到水的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设计如下活动: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瓶子、石子,做实验,观察水上升的过程。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项实践活动重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感受直观刺激,从而产生快乐情趣,于无形中解决教学的难点,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时,由于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鲜明生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读懂、理解、掌握课文后,激发表演的欲望,使其在表演的体验中感悟人物的魅力。此外,像《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类的课文,我们还要善于利用文中的情节空白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丰富人物形象,用角色来体验升华情感,让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想象和角色中得到具体落实。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科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四季的脚步》时,可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拍摄有特点的景色,搜集描画四季的图片、诗歌、歌曲、标本等。课上,让学生展示拍摄收集的图片、诗歌、歌曲、标本等,介绍图片与季节的特点,朗诵四季诗歌的美妙动人,唱几首关于四季的歌曲。介绍标本和四季的特征,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元素,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想象力、创造力,从而达到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效率和能力。
总之,开展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各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心理特征等特点,才能让使学生在学科的海洋里纵横捭阖与渗透整合,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