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下三维电子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2014-04-29刘静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95-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众多,牵引和手法治疗,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大特色。本院通过骨伤手法和电子牵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取得了良好地疗效。临床中,我们发现三维电子牵引在积极的护理配合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满意,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纳入病例均为我院脊柱外科住院病例,共计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9~48岁,平均3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依据[1]。初次发作者18例,反复发作者12例。病程为1~21月,平均13.5月。发病原因主要是慢性劳损和扭伤。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肌注杜冷丁50mg30分钟后,将患者置于光电式电子牵引床(日本岛津产)上,使用等于患者1.1倍体重的牵引力,在正弦波模式下牵引。分别于仰卧位行单侧屈髋屈膝法、双侧屈髋屈膝法、直腿抬高法、悬足压膝法、旋转骨盆法;侧卧位行旋腰斜扳法、腰髋后伸法;俯卧位行过伸摇晃法、一指禅及后伸按压法等手法治疗,治疗时间为15-20分钟。
2.2 护理方法
2.2.1 术前护理
2.2.1.1 试牵: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突出的方向与神经根位置关系的不确定性,在牵引前需要将患者置于病床上,两名医护人员分别牵引患者腋窝和双下肢,观察患者有无缓解的表现,如果患者疼痛加重则不适合牵引。
2.2.1.2 灌腸:牵引后患者可能出现腹胀、便秘等情况,故牵引前需要清洁灌肠。
2.2.1.3 卧床:由于术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1-2周,因此在牵引术前,要指导患者适应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轴位翻身。
2.2.2 镇痛护理
由于光电式电子牵引是一种强力牵引方法,术中会对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在牵引前30分钟,先对患者肌注杜冷丁50mg,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及胃肠道反应等药物副作用,如果血压明显下降,停止牵引;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给予胃复安10mg肌注,如果无特殊不适,可以继续牵引。
2.2.3 术中护理
牵引术中,加强与患者交流,缓解不良情绪,分散注意力,减轻病痛;密切观察牵引带的位置改变,以防过度挤压腋下、髂窝部位等,防止臂丛神经牵拉伤,下肢静脉挤压伤等并发症;牵引间歇期,指导患者深呼吸,并按摩其腰腿部肌肉,及时放松患者肌群和心理紧张情绪。
2.2.4 术后护理
2.2.4.1 卧床及翻身指导
牵引后,禁止下地负重,使用平车,护士双手分别托肩,协助患者翻至侧卧位,托髋的一手最好能开掌扶住腰骶部,始终保持患者的肩腰在同一水平位置上,达到轴位翻身,将患者移至病床上,术后一周内患者也需要轴位翻身,避免腰部异常扭动,激惹神经根,一周内避免下地负重。
2.2.4.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由于牵引过程中,脊柱的拉伸,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后腹膜,因此术后可能出现腹胀、便秘等情况,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因此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下消化道表现,指导患者顺时针按抚腹壁,促进肠蠕动,指导饮食,避免食用油腻食物、牛奶等容易引起肠胀气的食物。
少部分患者,牵引后,刺激下肢深静脉,以及术后卧床等不利因素,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术后要密切观察下肢肿胀情况、下肢血运和感觉变化,指导患者主动功能锻炼。
2.2.4.3 功能锻炼
牵引后当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行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锻炼,行双下肢踩水车(轮换屈髋屈膝)锻炼;牵引后1周应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仰卧位由五点(头、双肘、双足)支撑法向三点(头、双足)支撑法和四点(双肘、双足)支撑法逐渐过度;俯卧位主要使用飞燕点水法。[2]
2.2.5 保健指导
在患者下床后,指导患者使用腰围,避免弯腰和腰部旋转动作,尽量避免负重;平时宁躺勿站,宁站勿坐;急性期过后,可以进行游泳等功能锻炼,避免腰部负重和扭转的剧烈运动和工作作息,坚持6个月以上的功能锻炼;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累,保持乐观情绪,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如穿高跟鞋等。
2.3 疗效评定方法
采用100mm 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两个时间点,对患者下肢痛和腰背疼痛进行评分;采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两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分,并采用SPSS16.0软件对治疗前后评分进行检验。
3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前本组患者VAS评分为6.41±1.21(4.1~7.5),表明患者均有较重的疼痛;治疗2周评分为4.27±0.212(4.1~8.2),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01)。治疗前本组患者ODI评分为60.58±15.91,表明患者功能受限严重;治疗2周评分为40.17±17.23,表明患者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42);
4 体会
镇痛下三位电子牵引结合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的长周期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将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要贯穿始末,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开始,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做好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并发症,积极指导功能锻炼,是减少或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14.
[2] 石印玉.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14-425.
作者简介:
刘静,女,苏州籍,护师。脊柱外科专科护士。chen2016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