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VSD术后发生堵管的护理对策
2014-04-29肖云星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后发生堵管的护理对策。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59例行VSD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冲洗方法进行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冲洗方法进行冲洗,观察VSD导管堵管情况。结果:观察组用改良后的冲洗方法进行冲洗,堵管发生率为4.17%,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冲洗方法进行冲洗其堵管率为68.57%,观察组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临床VSD术后发生堵管的现象,改良后的冲洗方法可使堵管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VSD 技术;堵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1-02
VSD技术是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的Fleischman博士首创,1994年由邱华德教授引进,并进行了发展、改良和推广[1]。现已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创面、难愈性溃疡创面、肌腱外露或骨外露创面、压疮的创面覆盖等[2-3],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导致引流不畅,影响治疗效果。我科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对59例采用VSD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冲洗方法和改良后的冲洗方法进行冲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0月采用VSD治疗的59例;其中男45例,女14例,年龄11一68岁,平均 38.6岁,均为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车祸伤26例,皮肤套脱伤15例,机器绞14例,重物砸伤4例;创面面积在14cm×9cm—25cm×18cm之间,随机将5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35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创面部位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异物,将VSD敷料修剪成与创面大小和形态相吻合的形状,使之完全填充创面,不留死腔,再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汇合成一个出口,连接负压源,负压源选用中心负压,压力调整在 -125 mmHg至-450 mmHg(-0.017 MPa至-0.060 MPa)之间。
1.3 冲洗方法
术后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冲洗。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冲洗方法,观察组用输液器连接引流管的侧管,并将同侧的夹子关闭,使冲洗液从同侧引流管进去,对侧引出。5—7天后创面分泌物减少停止冲洗,观察两组患者堵管发生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对照组堵管的发生率为68.57%,观察组堵管的发生率为4.17%,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VSD技术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成以及抑制局部细菌生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4],VSD在保持了创面清洁的同时,降低了交叉感染机会,通过创面细菌培养和计数结果表明,使用VSD后可使创面原有致病菌数减少到远小于1×105个/g [5]。此项技术一种高效引流,与传统的引流方式相比,不僅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还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临床使用VSD过程中会因为负压源异常,凝集的血块堵塞管腔,引流管受压等各种原因导致引流管堵塞,改良后的冲洗方法其优点:①冲洗方法呈“U”式循环,增加了冲洗面积,使冲洗更彻底。②使冲洗液透过直径在0.2-1mm的VSD敷料的空隙,使创面分泌物变得稀薄,易于引出。③ 操作简单,只需在侧管增加弹簧夹即可。但创面比较小,只需使用单根引流管者则不适用此法,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综上所述改良后的冲洗方法可有效防止VSD使用过程中堵管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2] 张培培,吴焱秋,殷显光,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7):965-967.
[3] 曹小曼,亓发之,顾建英,等.整形外科复杂创面的吸引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61—1563.
[4] 朱越,予晓雯,安智全等.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地震伤后四肢复杂感染创面[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l0,12(3):237-241
[5] 黄春育,梁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19(6):52—53.
作者简介:
肖云星,女,1981年出生,本科,护师,主要研究方向:外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