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杰朝阳学校实施校本教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4-04-29王世敏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活动

王世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05-03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过程中,以“深化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要贯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教学形式,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机制,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教育创新活动在全市各校兴起。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自2010年9月份开始学校进行“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堂基本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实现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要想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必须首先改变教师的观念,必须走校本教研之路,使它成为常态化。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鉴于学校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实际状况,为适应教师教育思想变化及现代教育模式,全员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为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交流平台和更多的交流空间,总结经验与不足,形成校本教研系列化、制度化、规范化、成果化,进行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一)对象:中学部近80名一线专任教师。12月初,我们共向教师发放78份调查问卷,收回50份,回收率64.10%。

(二)方法:問卷调查法。

(三)调查步骤:

1.设计调查问卷。10月份,设计制定问卷,经过课题组人员讨论、修改、完善,最后向老师发放。

2.发放问卷,与教师们讲清楚进行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解除因学部考核给老师带来的思想负担。

3.老师们在办公室认真细致地填写问卷,由年级部主任收卷交回。因此次活动非强制性质,也与教师考核无关,所以造成部分问卷丢失未有上交现象。

4.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汇总,整理归纳材料。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态度、作用等情况

1.对实施校本教研的态度,50%的老师认为完全赞成;42%老师认为比较赞成;8%的教师认为无所谓。92%的教师比较赞成,反映全校教师的内心需要。

2.对校本教研优点认识以“能满足每位教师的发展需要;解决了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和节省教师培训费用”的老师占多数。说明校本教研是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2-7题见综合表一)

综合表一(2—7题):

3.通过校本培训活动,有3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得到提高;10%的教师认为“科研水平”得到提高;12%的教师认为是“师德水平,教学创新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说明校本教研具有实效性和实用性。

4.对校本教研的理解绝大多数教师的认识积极,但是也有6%的老师认识错误,思想消极,认为“加重老师负担,没有多大益处”,或认为“是教研员和专家的事,与一线教师无关”,这不能引起老师思想上的共鸣。也可以看出极个别老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一种不正确的消极状态。

5.对校本教研要素的认识,只有6%的教师认为应该包括“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家引领”三要素,认为全部都是的也只占1/5;说明老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还没有一定的高度。

6.对校本教研培训中网络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22%的教师认为是“查找资料、获取信息”, 14%的教师认为“网上交流,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制作教学课件,学习先进理论”都有,说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老师的心中,加大信息技术与现代课程的整合将是今后校本教研的重点。

7.校本教研活动的材料来源,38%的教师认为“教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选择的课题或材料”, 12%的教师认为“教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选择的课题或材料,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资源,学校自身的活动资源,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活动获得的资源”。说明老师无论通过什么渠道,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都有了不同的收获,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淄博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淄教发〔2011〕1号)

8.对“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回答,有30%的教师认为“十分赞同”,56%的教师认为“赞同”,二者合并86%的老师持赞同态度;也有14%的教师有“不赞同”或“ 不清楚”的态度,说明积极认真参加校本教研的收效大,而从内心不愿意参加或被动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则收获不大。

9.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44%%的教师认为“很有特色和成效,完全满意”,44%的教师认为“有些特色,比较满意”,二者合并88%的老师持比较满意态度;有4%的教师“无特色,不能令人满意”;8%的教师认为“流于形式,无新意,不满意”。这说明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不一样,反映在个别教师身上有狭窄极端的思想。

10.对校本教研组织管理的办法、措施,28%的教师认为“满意”,46%的教师认为“比较满意”, 20%的教师认为“能够接受”,也就是94%的教师都能够接受校本教研组织管理,6%的教师认为“不满意”。说明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得到全体教师的任可。

11.认为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的校本教研行为是否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80%的教师认为能够发挥正能量,也客观地指出制度本身不合理的部分。只有少数教师认为存在形式主义严重现象。(11—14题见综合表二)

12.对于校本培训的考核方式,1/5强的教师认为“写教育案例”, 8%的教师认为“考试”, 8%的教师认为“课件制作”,其余都有认识。说明老师的思想认识和实践需要是多样性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来制定考核方式,把考核与校本教研的成果结合起来。

13.为有效开展校本教研,10%教师认为学校切实应做的事情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10%教师认为是“开发校内外资源”, 16%的教师认为是“营造学校教研氛围或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有12%的教师认为“开通信息渠道、建立专业指导队伍、营造学校教研氛围、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开发校内外资源、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这说明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在管理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性。

综合表二(11—14题)

14.对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教师的评价,22%的教师认为“发展性评价”,28%的教师认为“考核加分”,20%的教师认为“物质奖励”,只有4%的教师认为“精神激励,考核加分,物质奖励,发展性评价”。

题目选项:第11题:A.是 B.不是 C.有些方面有作用,有些方面不合理 D.形式主义严重

第12题:A.考试 B.写调查报告 C.写教育案例 D.写课题方案 E.写教育论文 F.上汇报课 G.课件制作 H.微机操作 i.其他

第13题:A.开通信息渠道 B.建立专业指导队伍 C.营造学校教研氛 D.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E.开发校内外资源 F.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第14题:A.精神激励 B.考核加分 C.物质奖励 D.发展性评价

(三)校本教研的途径与方式

15.对当前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与教师期望的是否吻合,有18%的教师认为“是”,42%的教师认为“多数是”,24%的老师认为“有的是”,14%的教师认为“不是”,2%的教师认为“多数是,有的是”,这说明84%的教师与教师期望得到的需求一致。

16.对校本教研的方式,22%的教师认为“听课,评课,反思交流”,14%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交流”, 14%的教师认为“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经验介绍,听课,评课,反思交流,问题研究”说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交流等方式深得老师的欢迎。(16--19题见综合表三)

17.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得到的主要帮助有30%的教师认为“网络信息”,16%的教师认为“网络信息,教学书刊(资料)”,10%的教师认为“教学观摩、评比活动”。说明网络信息,教学观摩评比在校本教研中的地位。

18.希望专业指导人员的指导方式,26%的教师认为“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10%的教师认为“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听课评课后,依据经验给予教法上的具体指导”。说明老师大多都是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学实践活动。

19.对于当前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32%的教师认为“同事之间探讨不够,深入研究少”, 32%的教师认为“停留在常规工作,以应付考试(检查)为中心”,14%的教师认为“同事之间探讨不够,深入研究少;停留在常规工作,以应付考试(检查)为中心”;12%的教师认为“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说明教师是希望校本教研在教师发展中起到应有的实际作用。

综合表三(16—19题)

题目选项:第16题:A.理论学习B.集体备课C.经验介绍D.听课,评课,反思交流E.问题研究

第17题:A.网络信息 B.教学书刊(资料) C.专业指导人员 D.校内专家(同伴) E.教学观摩、评比活动

第18题:A.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 B.给教师提供相关信息或资料 C.以课例为载体,组织专家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多方会诊 D.听课评课后,依据经验给予教法上的具体指导 E.组织教学观摩,评比

第19题:A.同事之间探讨不够,深入研究少 B.停留在常规工作,以应付考试(检查)为中心 C.学校对教研组建设重视不够 D.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 E.活动的计划性、针对性差

(四)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等关系

20.对于课题研究方面的实情,18%的教师认为“没做过”,34%的教师认为“有过课题,没深入研究”, 34%的教师认为“深入研究过一项课题”,14%的教师认为“深入研究过一项以上课题”。绝大多数教师对课题并不陌生,42%的教师没有接触过课题研究,或没有深入研究过课题,以后要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

21.对校本教研活动中经常扮演的角色问题,68%的教师认为自己是“积极参与者”,绝大多数老师都能够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参加活动。(21-28题见综合表四)

22.对于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形式问题,30%的教师认为“课堂学习观摩”。也就是说,多数教师认为“集体备课、评课;课堂学习观摩”是参加校本教研的经常性活动形式,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和赞赏。

23.对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承担过的任务问题,有28%的教师认为“上课,评课”,10%的教师认为“撰写专题教学反思”,而20%的教师认为“无”。这说明老师愿意承担校本教研中的任务,以利于自身的成长。

24.对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通常围绕哪些方面进行研讨问题,26%的教师认为“教法,学法的设计”,10%的教师认为“重,难点的解决”,10%的教师认为“新课改理念;教法,学法的设计”,10%的教师认为“重,难点的解决;课标要求;教法,学法的设计”。说明校本教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本校课堂教学实际具有实用性。

25.對教学中遇到问题教师通常做法,34%的教师认为“与同事商讨解决”,16%的教师认为“上教学网络寻求帮助”,10%的教师认为“自己解决”。说明教师非常认可“同伴互助”的教研学习成长模式。

26.对教师的教学反思问题,48%的教师认为“围绕问题解决情况撰写的”,16%的教师认为“围绕教学目标撰写的”,10%的教师认为“围绕问题解决情况撰写的;围绕教学目标撰写的”。说明校本教研的针对性非常强,即围绕教学的实际问题而进行。

27.对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取得的成效问题,34%的教师认为“教学水平、教学成绩有明显提高”, 22%的教师认为“在校级以上做过专题研讨,反思交流或汇报课”,18%的教师认为“无”。说明绝大多数教师收效明显。

28.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觉得自己经常或擅长做的问题,18%的教师认为“梳理出讨论中的主要问题”, 12%的教师认为“表达白己的经验与不足”,10%的教师认为“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10%的教师认为“听别人发表意见”,10%的教师认为“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梳理出讨论中的主要问题”。表明教师的实际需求千差万别,这与教师队伍的结构相关联。

综合表四(21—28题)

题目选项:第21题:A.规划者 B.引领者 C.主讲者 D.积极参与者 E.旁听者

第22题:A.集体备课、评课 B.课堂学习观摩 C.撰写教学反思 D.专题研究 E.理论讲座

第23题:A.集体备课主讲 B.上课,评课 C.经验介绍 D.撰写专题教学反思 E.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或论文) F.无

第24题:A.新课改理念 B.重,难点的解决 C.课标要求 D.教法,学法的设计 E.持续关注某一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设计

第25题:A.自己解决 B.与同事商讨解决 C.寻求教学领导帮助 D.上教学网络寻求帮助

第26题:A.围绕问题解决情况撰写的 B.围绕教学目标撰写的 C.自觉撰写的 D.为完成任务随意撰写的

第27题:A.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过研究论文 B.在校级以上做过专题研讨,反思交流或汇报课 C.教学水平、教学成绩有明显提高 D.无

第28题:A.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B.梳理出讨论中的主要问题 C.听别人发表意见 D.表达白己的经验与不足 E.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

四、讨论

通过校本一体化教研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有了很大收获。

(一)学校进行的“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研究证明,全体教师对于每周进行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形成习惯,并且认识到它是学校内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最好活动,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的最有力“武器”。但是,应该避免极端狭隘的功利主义,适时修改和完善不合理的校本教研制度,调动广大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和热情参与校本教研行为,为老师专业化成长铺平道路。

(二)以“教研、教学和师资培训”融合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深得老师的赞赏和欢迎,全体教师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并且认为“集体备课、评课;课堂学习观摩”是参加校本教研的经常性活动形式,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交流等方式与教师期望值一致。

(三)继续发挥“网络信息,教学书刊(资料)” “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在校本教研中的地位作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在承担教研中,以“同伴互助”的学习成长模式利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四)绝大多数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取得了较为成熟的进步。但也有少数教师因没有主动承担教研任务而成长缓慢。

(五)继续加大学校教育科研的投入力度,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加强教科研的领导及教科研的队伍建设,实行鼓励措施,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

五、结论

尽管校本教研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仔细分析仍然存在不少缺欠,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特别是校本教研的理论性学习要成为我们老师的重点学习内容,以稳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

(二)积极引导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实践,加强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与市区教科所、教研室联系,聘请教育专家、专业指导人士到校同教师面对面的指导方式,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四)克服和改变校本教研“同事之间探讨不够,深入研究少,停留在常规工作,以应付考试(检查)为中心”的问题,引导教师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教育科研,在教科研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五)对教师的评价采取发展性原则和教师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重新建构教科研文化。

(六)加大信息技术与现代课程的整合是校本教研的学习实践内容之一,坚持把“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交流”的教研方式深入開展下去,丰富校本教研理论和实践内容。

(七)丰富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多种活动方式来丰富教研内容,以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个性成长,在丰富创新中求得实质性提高。

(八)校本培训考核要立足真正提高老师发展的角度,运用教育案例形式,提高老师的思考力和写作能力,促使老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提高教学反思深度和广度,实现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