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青少年责任感教育的几条途径
2014-04-29边洪斌
边洪斌
责任感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人的道德情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完成振兴民族大业的历史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力开展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呼唤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感;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呼唤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呼唤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感。因此,加强青少年责任感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纲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发展,“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十多年来第一次作为培养学生的三大重点素质要求,并且列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先。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高度重视。
责任教育的起点在家庭,重点在学校,实践点在社区,加强青少年责任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而学校则是青少年责任教育的主阵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必须建设一系列长效机制,不断探索与创新,以确保加强青少年责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课题引路,加大青少年责任感教育研究力度
开展青少年责任感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教育就是伦理道德教育。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因此,在开展青少年责任感教育的工作中,要把责任教育纳入到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中。一方面,研究责任教育相关理论,寻求理论依据,以科学的态度全面推进、落实培养青少年责任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与探索,通过调查与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課题为引领,加大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当下,责任教育课题研究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许多地方纷纷成立了研究机构,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我们可以依靠科学的方法进行尝试与探索,开展富有实效的行动研究,形成富有实效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出对国家有担当,对社会、对集体、对家庭、对自己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作出一定贡献。
二、实践探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责任意识
责任教育活动是实践研究的主要途径。在指导实验学校在开展责任教育时,我们要求每所学校做到“学校无小事,以微知著;学校无闲处,育人无声。”
1. 运用好宣传阵地。利用好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表扬、宣传身边先进教师、突出学生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师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2. 运用好实践阵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外教育基地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丰富自己的阅历,开拓自己的视野。
3. 运用好专题活动。利用升旗仪式,节日、纪念日的活动,中队会、大队会等,让每一次专题活动都使师生有所收获,自觉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三、环境育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学校的整洁、优雅、安静、舒适,都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南关区把丰富多彩的责任教育文化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把创建良好的责任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责任教育文化可以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即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要从整体上融合“物质和精神”文化,从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两方面进行提升。校园文化用以体现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及办学特色,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而班级文化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本身形成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实验学校可以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以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为内容,全力打造格调高雅、品质上乘、内涵深刻的校园文化;从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活动等方面入手,创设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润物无声地开展责任教育,发挥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青少年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影响的责任感教育,完成国家、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