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几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4-04-29张梅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罚站案例老师

张梅

近期,国内媒体连续报道了几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

案例1:10月30日,四川一所小学五年级男孩军军(化名)在语文课本上留下“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的遗言后,从30层高的楼上跳下。事发前,语文老师曾因军军不遵守会场纪律批评了他。(《北京青年报》11月2日)

案例2:海南省临高县一名13岁男孩阿雄因上课迟到没带书包被班主任扇耳光后从学校3楼跳下,造成腰3椎体爆裂性骨折。(新华网海南频道11月5日)

案例3:10月23日下午,北京海淀六一中学的学生小粽子因在玩耍时弄伤同学被老师罚站3小时,回家后跳楼身亡。(新京报11月5日)

惨案,已让我们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一个个花季少年生命的陨落,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全国各大媒体和社会各阶层人士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谴责老师教育方式不当,有人叹息现在的孩子过于脆弱,有人则直接把苗头指向了功利化的应试教育……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力量把本该茁壮成长的孩子推到了跳楼自杀的境地?斯人已去,有些谜底或许我们永远都无法解开,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却不得不对案例进行深刻反思,以期吸取教训,防止悲剧重演。

作为人的社会化的环境条件之一,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系統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专门教育机构。学校中的社会化强调专门的学习,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带有半强制性。纵观三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三个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违反了学校的班规校纪,然后相关教师分别对他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惩戒,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至于悲剧是否真的是因老师的惩处而直接导致,有关部门自会调查鉴定。笔者这里想探讨的是针对三位不同学生的违纪行为,三位老师所作出的反应:案例1中的军军放学后被罚站1小时或写1000字的说明书。案例2中的阿雄被班主任老师扇巴掌。案例3中的小粽子被罚站3小时。

社会互动理论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互动情境中,人们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任何一种社会角色总是与一系列的行为模式相联系的。面对同一事件,人们可以扮演多种角色。选择的角色不同,行为的效果也会各异。比如,面对违反班规校纪的学生,老师也可以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大发雷霆,造成师生间的冲突和对立;也可以视而不见,顺其自然,结果可能学生变本加厉,老师威信扫地;扮演优秀教师的角色,和学生共同面对过错,分析成因,找出对策;扮演挖苦、训斥学生的角色,加剧师生间的隔阂;扮演慈母、严父、兄弟姐妹的角色,使学生在感悟亲情的温暖环境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可惜的是案例中三位老师选择的角色,非但没有起到很好的改变学生行为的作用,而是把学生推的更远。激励理论告诉我们:所有试图让人的行为变好的方式中,惩罚的效果是最差的,特别是公开惩罚,效果会更差。诸多的教育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很多老师在发脾气后,往往都后悔莫及,正如案例中的老师如今无论如何去忏悔,也已无力回天。发脾气的行为不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会使老师陷入负面情绪之中。所以,作为老师,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位素以行事稳健著称的企业家,即便每天身处瞬息万变的商场之中,也几乎没有犯下过什么致命性的大错,所以,他所经营的公司日渐成长。N年后在他荣退茶会上,记者们问他成功的秘诀,他只笑笑的说:“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秘诀,我之所以能顺利,是因为我懂得在愤怒的时候少说话、少做决定,所以我不容易坏了大事。”人在盛怒气急之时,其思虑之不成熟,情绪之一发不可收拾,言语之不知节制,表现之失态等等,彷佛就像小孩般不成熟。所以,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我们是否也能从中得到启示:愤怒时少说话、少做决定。

伴随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人和人关系中的感情品质。 假如案例中的三位老师能够放下所谓的权威姿态,民主、平等地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互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和辩解,我相信,事情的结果将是另外一种结局。然而,可惜的是,我们感受到的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发号施令和学生的无条件服从。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有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位老师目前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的确,师爱是教育的源泉。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力量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怎样对待学生历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问题,教育的无数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因素,没有真诚的师爱观,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真正的教育,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妨换位思考,案例中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呢?一个内心充满爱心的老师,不可能因为学生上学没背书包就对其大打出手,他首先应该关心的是学生为什么没背书包?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应该是进行双向的有效沟通,而不是放学后对其罚站数小时,任其忍受身体和精神双重折磨。事实上,无论是罚站、写说明书还是暴力解决,这些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对学生的教育程度可想而知。笔者以为,即便学生以后违纪行为收敛了,他也绝对不是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在老师的高压政策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作为新时期的教师,笔者以为我们应该树立以下观念:

尊重学生的理念。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所以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需求、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尊重的教育理念内蕴丰富,单从学生观的视角来看,主要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自尊。建立师生之间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鼓励、互助的关系。但在三个案例中,我们又能感受到多少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呢?

学生发展的理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育之所以能够进行就是因为学生具有可教育性。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特别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持久期盼会给学生更强大的发展动力。案例3中的小粽子其实只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弄伤了学生,笔者以为只要他不是故意去捣乱和搞破坏,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老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制定玩耍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和注意的问题。

依法施教的理念。中華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八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然而我国长期形成的“人治”社会使法律变得软弱无力,教师权威的极度膨胀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结果才导致了案例中的恶性事件,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

自我教育的理念。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行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教师应该心存“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反省的意识与习惯才能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显然,案例中的孩子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更不可能自我改正,而是选择了更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以人为本的理念。新人本主义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种哲学思想折射在教育上即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案例中无论是让学生写1000字的说明书,还是罚站3小时的做法似乎都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强调: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适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最核心的思想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而学会生存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目标。它超越了单纯的道德和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以便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审视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过分功利的价值追求让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提高学生的智商方方面,而忽视了他们的情商和逆商的培养,更忽视了他们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所应该具有的心智模式和基本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个漫长有序的发展过程,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任重道远,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多事要想。

参考文献:

[1][美]波普诺,,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美]刘易斯·科塞等,杨心恒等译.社会学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3]叶澜.命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吴亚林.价值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6]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罚站案例老师
饭后“罚站”半小时消化吸收好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被罚站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罚站之各科老师版
蚕宝宝流浪记
老师,节日快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