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结合工作新实践
2014-04-29王文瑛
王文瑛
在吉林省县(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报告B级指标B6三教统筹C级指标C11教育结构合理,教育资源共享,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结合的共同点是培育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劳动价值实现富邦强民的宏伟目标。
遵照省政府的要求和县政府的具体安排,我们在每学年开学前,召集中、小学校长、各村村长及科技示范户参加的政府协调会,研究确定劳动课的相关内容及实践基地等相关内容,要求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课计划并组织实施。
我们在小学开设劳动技能课,让学生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劳动技能,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劳动的含义,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最美的。我国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加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与培养,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劳动教育课,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劳动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学校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结合少先队活动制定计划并安排专人组织实施。
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手工、折纸等简单劳动课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三、四年级开设剪纸、种花、除草等劳动课程,以校内花坛为教学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分辨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从小树立劳动观念。五、六年级开设花卉及蔬菜种植、鸡、鸭、猪、羊饲养等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责任心的培养。以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为基地,从参观听讲解再到自己实践操作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在中学,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真对我镇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共青团活动,组织安排七、八年级劳动技术课教学,作为农村初中必修课的劳动技术课教学,其重心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学习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为他们以后的职业课学习和今后从事相关的生产劳动奠定基础。在工作中,一是有针对性地选好教材,编写适应当地特点的补充教材;二是选好专职教师,并组织他们认真结合本校特点学习外校外地的先进经验;三是保证教学课时,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强化教学实践,以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为基地,重视技能训练。九年级以当地主要农作物为主,开设水稻栽培、玉米种植、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緑证培训教学。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结合的合理恰当延伸,助推了全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我镇每年有应届毕业生200人左右,当年升入高中、職业高中、中专等上一级学校的毕业生60人左右,另140人左右。我们每年都对这部分青年进行排查分类,这部分人或返乡创业、或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对返乡务农的编班培训,每年这部分人在20人左右,进行农作物栽培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禽畜的饲养与防疫、实用技术培训等,是对基础教育中开设劳动技能课的延伸完善,使这部分返乡务农的青年,均有初步的农作物栽培、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禽畜的饲养与防疫、实用技术等方面的职业特长。通过强化基础教育,延伸渗透职业技术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力争完成成人的学历教育和农民的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使之成为人人有知识、有技术、有学历的富裕的新型农民,努力实现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对想外出打工人员,也进行编班培训,每年这部分人在100人左右,我与镇劳动保障所、县劳动局协调,对想外出打工人员进行阳光培训,为外出打工人员创造条件;另一部分回乡创业人员,我们称为劳动力转移,对这部分人我们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这部分人在20人左右。几年来我们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我们以提高青年农民文化素质为抓手,以培养青年致富骨干为载体,以倡导科技致富为理念,全方位,多形式开展青年农民技术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将培训形式走进各村屯,并将学习与培训相互结合起来,培育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助推了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