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惯教育”势在必行
2014-04-29蒋桂芬
蒋桂芬
我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做的关于著名教育家霍懋征的访谈。霍老师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是国家首批特级教师,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教师”, 霍老师从教多年,桃李满天下,她教学有方,育人有道,据调查她教的学生都品行端正,事业有成。她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值得我们去思索。
在这期访谈中,节目组邀请了霍老师当年的几位学生,而且这件事事先也没有告诉霍老师,这些学生现都过了花甲之年,在各自岗位上都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访谈开始的时候,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霍老师,在您的教学生涯中,教过无数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而且根據调查,您教过的学生都品行端正,他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适应能力、生存能力都很强,很多学生事业有成,在不同岗位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请您说说您在教学上有什么法宝吗?”霍老师说:“今天来的这些学生有的几十年都没有见面或联系,但是今天我想验证一下他们在小学时候我对他们的要求,现在还忘没忘?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帕拿出来,让我看看。”话音刚落,观众很是诧异,只见这些“小学生”都从口袋里拿出一方叠得整整齐齐的手帕,而且都洗得干干净净。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中人们习惯了用面巾纸,既方便又卫生。这一场面着实令人震惊。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主持人和各位观众朋友,我可以回答您对霍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借此解答观众的疑惑。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霍老师不怎么强调学习成绩,就是正常的上课、作业、考试,学生成绩低了她也不恼火。但是霍老师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要求却特别严,我记得老师要求我们:书本必须包皮,不能磨损;作业不得随意勾抹;听课坐姿端正、走路要挺胸抬头;见到老师要敬礼;要讲究卫生,衣服必须干净;不能留长发;要勤洗澡、勤剪指甲;不能随地吐痰;每人准备一个手帕,而且要求必须每天洗一次,要叠整齐,老师每天要检查等等,还有很多方面,总之就是要求我们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不知为什么,我们班级开始不怎么强调成绩,成绩也一般,可是等上了高年级,我们班级同学的成绩都比别的班级高出一大截,其他老师也纳闷。小学养成的习惯我们现在也忘不了,刚才的一幕大家也不要奇怪了,现在人们都用面巾纸,我们还就不习惯了,现在也是坚持天天用手帕、天天洗。”话音刚落,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位“学生”的话,诠释了霍老师教学成功的法宝。但这一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一次诺贝尔奖颁奖大会上,有人问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那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这位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科学家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小朋友一半;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以上两个事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教育要从习惯抓起,尤其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就是幼儿园和小学。如今放眼望去,学校天天抓成绩,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活动;重学习,轻习惯。到头来,学生习惯差、能力差,我们培养了一群书呆子。常言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进行习惯教育要科学合理,我认为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要以生为本。进行习惯教育,不要急于求成,在实施的过程中,给孩子形成习惯的空间和时间,要以正面教育、赏识鼓励为主,制定可行的奖励措施。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要求很容易做到,做到了对自己有益处,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让孩子从心里接受学校这方面的教育。
2. 要遵循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教育活动,比如一、二年级主要从生活习惯入手,三、四年级主要从学习习惯入手,五、六年级主要从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方面入手。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制定一套可行的计划,不可操之过急。
3. 要从实际出发。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所侧重地进行习惯教育,不能搞一刀切,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我曾看过浙江慈溪阳光实验学校的报道,该校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提出了:“养成良好习惯,让文明成为自觉”的目标,出台了“十条阳光好习惯”,张贴在学校各个角落,用漫画的形式体现,让孩子们随处可见、随时可学,让习惯变成自觉的行动。同行朋友们可以上网查阅该校的做法,很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