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诱因解读

2014-04-29夏兰芹张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诚信缺失诱因市场经济

夏兰芹 张峰

摘 要: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背信弃义、弄虚作假、行骗欺诈等不诚信行为。本文从传统道德诚信、计划经济体制下旧有的诚信体系以及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约束机制等三个方面剖析了现代社会诚信缺失出现的种种诱因,以期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 诚信缺失; 诱因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45-001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背信弃义、弄虚作假、行骗欺诈等不诚信行为,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有鉴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2001年相继发文(中发〔2001〕15号、国发〔2001〕11号),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建立信用制度,2002年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把“诚实守信”作为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

一、传统道德诚信与现代市场经济难以匹配

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刺激,冯·诺依曼等人提出的“博弈论”可谓其理论基础。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无商不奸是我们对商人最“形象”的描述,逐利为主流道德所不齿,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君子取义,小人逐利”是社会灌输给民众的人生信条,商人之间的安身立命之本是诚信,而传统社会提倡的诚实守信则具有超越功利的道义性,其诚信原则仅适用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亲朋好友群体之中,维系诚信体系的圈子是以血缘、地缘、人情为纽带连接在一起的,而非制度性安排,且熟人社会成员之间所讲的诚信观念也有尊卑等差、内外亲疏之别。除此之外,其他社会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诚信存在的空间极其狭小,狡黠反而成为他们的生存之道,只因社会的封闭性限制了非诚信行为的延伸。现如今市场经济已完全取代了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也一去不复返,社會的流动性打破了传统社会封闭的藩篱,自由经济社会资本追逐利润的天性、个人追逐利益的诉求无比活跃,传统道德自律模式的诚信观念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度约束又不能及时跟进,诚信危机因此蔓延开来。

二、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导致旧有的诚信体系失衡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调节不以经济利益为轴心,而以一系列上下级的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形成网络联结,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没有什么冲突和竞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经济诚信的概念而存在,社会成员之间体现的是上下级的等级差别,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需要的是忠诚。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不再是管理者的角色,而交由市场来主导,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利益之争在所难免,竞争成为利益划分的主要杠杆。有竞争就会有不良竞争,一些厂商为追求高额利润急功近利,以次充好,弄虚作假,行骗欺诈等不诚信行为屡屡见诸媒体报端。实际上西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无序竞争,所以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也是在所难免。其主因在于社会转型时期,旧有的诚信体系逐渐淡出现代的社会行为规范,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道德规范还没有最终形成,民众暂时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人性中固有的贪婪、追求物欲、侥幸等观念滋生蔓延,道德观、价值观混淆,导致社会信用环境整体恶化。

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约束机制不健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直至1992年中共十四大,我们才正式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期间跨越了近十五年的历程,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天,只有短短二十年的时间,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二三百年的发展历练,业已非常成熟。我国市场经济不成熟的突出表现就是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这就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趁之机。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健全制度约束机制,然而制度建设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慢慢了解和熟知市场法则,然后才能出台配套的相应法律法规,虽然我们也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但毕竟我们搞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形成体系需要摸索一段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排除一些见利忘义的不法厂商借此机会,利用我们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出现的漏洞和缺陷,去从事一些不讲诚信的商业活动。

中国长期生活在非法治的人情社会,对于各种不诚信行为的惩罚措施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和尺度,如此一来,导致失信者收益高于成本,况且在现实生活中判决容易执行难的困境也使得一些人心存侥幸,助长了不乏厂商的诚信缺失行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理论界曾经就“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二律悖反”这一命题开展过讨论,限于当时的环境和语境,讨论的结论是“经济发展不会带来道德沦丧”的观点占据了上风。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经济发展、道德沦丧”成了不争的事实。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缺失,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注重发挥电视、报刊、网络、杂志等现代大众传媒的宣传功用,大力宣讲道德诚信,对各种不诚信行为和观念予以鞭挞,在全社会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将“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建构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运作所需要的“市场伦理”,积极引导民众树立以诚信为基础的经济道德。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建设,或借助法律手段惩处危害到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或社会公共安全的诚信缺失行为,或借助不同机构、不同行业设立共同遵守的规章等手段,建立统一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估体系,强力约束和有效地预防诚信缺失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刘瀑,王承宗,乔红.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的博弈分析[J]经济经纬,2004(5):145-147

[2]林静.博弈论框架下信用缺失问题的探讨[J]福州党校学报,2007(4):64-67

[3]董志强,汤灿晴.大规模诚信缺失为何出现在转轨时期——一个基于微观行为的解释框架[J]财经研究,2010(9):112-120

[4]向莉娟,邹东向,彭小伟.浅探为诚信立法[J]学理论,2011(6):48-50

[5]李景林.诚信观念与道义原则[J]天津社会科学,2012(2):29-34

[6]陈成.转型期社会诚信缺失的成因[J]社会科学家,2012(11)50-52

猜你喜欢

诚信缺失诱因市场经济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我国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