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中超越自我
2014-04-29张华中
张华中
摘 要:《爸爸去哪儿》的“经历”不但告诉了我们要让孩子们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还要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本文围绕让孩子自主“体验”、充分“经历”和品尝“收获”等三个方面,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酸甜苦辣……这样孩子们才会有收获,才能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感受到探究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体验; 信任; 经历; 收获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80-001
最近,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不断冲击我们的视线,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也不断给予我们新的思考。在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跟着爸爸们在玩的过程中具有如下元素:有目标,有问题,有互助,有对话,有活动,有挑战,有选择,有互动,有趣味,有尊重,有思维,有个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只有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大胆经历,才能有收获,才能不断发展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
站在民族未来的高度审视我们的科学课,必须要从小培养孩子们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孩子们不盲从于他人、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该反省过去,总结出经验;反省现在,服务当下,规划好未来。
反省一:让学生自主体验,老师应该是学习的发动者
体验的同时也时时伴随着思考。
1.积极提供“体验”的空间。课前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学校实际等情况出发,精心准备充足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给予孩子们“体验”的空间。只有让孩子们在“真枪实弹”式的探索研究过程中体验,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科学的激情,体验实验的过程,体验成功与失败。
2.给足学生“体验”的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利用各种感官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如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给学生安排20分钟的时间,让每个人利用眼、耳、口、鼻、手去观察空气、听空气、闻空气、尝空气、摸空气,充分感觉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特点,形成对空气的科学认识。
3.不断增加“体验”的难度。只有增加探究的难度,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的能力,例如在《让灯泡亮起来》教学中,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节干电池,两根导线,一颗小电珠,让学生试着接亮小电珠。接着又给每组增加一节电池,要求点亮小电珠,这时,有个别组的电珠点不亮了,教师不要忙于指导,而要鼓励学生反复探究--摆弄、讨论、连接,直到接亮为止。
反省二:从不会到学会,有经历才会有思考
我们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围绕目标,信任学生。
我们应该期待课堂的“节外生枝”,因为我坚信学生的感受和认识成人无法代替。我们应该喜欢那些课堂上半路插一杆子的学生,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认真思索,思索你所讲的话,思索实验的过程。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课堂上出现你事先没有估计到的问题的时候,学生猛然发现或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不用急着跟他们交流,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你们认为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让他们发表意见,孩子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可能会更高。
2.有的放矢,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通过高效的合作来帮助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课堂上不要让一个人做书记员,应该是让每个孩子都做一做,让每个人都得到思考,这样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科学探究的效率。
反省三:播下实践的种子,才会有创新的收获
1.“做”是创新的基石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将课堂延伸到科技活动室,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科技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正确地引导启迪学生,参加一些小改进、小发明和科学幻想等集体竞赛活动;还可以建立校外科技联谊单位,聘请校外科技辅导员,与一些工厂、企业和科研单位取得联系,邀请其技术人员作为校外科技辅导员,介绍先进技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活动方式展开深度探究,孩子们才能获得独创性理解。只有“做”起来,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人翁精神,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摩擦出创新的火花。
2.“写”是心灵的丰收
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平时可以让孩子们写一写科普童话,科普小论文等等,这些是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内容可以是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报告或者观察日记;可以是小学生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可以是生活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的解释;也可以是小学生的奇思妙想。这些作品的撰写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学生把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不失为一种创造。通过这些“写”的活动,可以触动着学生那颗潜伏着无限创造力和激情的心,我们要像《爸爸去哪儿》中的爸爸们那样带着学生用自己的手、自己的眼、自己身上的感官去感知周边的世界。
俗话说的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物都是好奇的,只有自主化的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教师要像“爸爸们”那样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贴近生活的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进行尝试、改造或创新,这样孩子们才会学的开心!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
[2]王永胜主编.《小学科学课活动设计》,东北師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
[3]《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浙江教育出版社,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著,2012年6月
[4](英)德赖弗,(法)盖内,(法)蒂贝尔吉安主编,刘小玲译.《儿童的科学前概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