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014-04-29曹佩国
曹佩国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亲历过程,自主充分地开展活动,逐渐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创新意识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53-001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科学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亲历过程,自主充分地开展活动,逐渐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课堂“民主化”,促进学生建立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要在自主探究能力建立的基础上,通过“民主化”课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学习《太阳和影子》一课,这课以探究太阳运动和影子移动、变化的规律为重点内容,它改变了室内试验的研究方式,让学生到室外以太阳光为光源进行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探究形式,感觉到科学就在身边,只要愿意随时能进行科学探究,让他们利用自身的跑去研究影子的变化,通过讨论形成四个活动:1.找影子(找到哪些影子);2.藏影子(想办法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3.变影子(变化你的影子,你有什么样的发现);4.踩影子(尽量踩到别人的影子,而不要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这些无形中的比较,让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基本规律:我背朝着太阳,影子就在我前面;要是太阳在东面,那影子就在西面······
二、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精心设问,培养创新意识
敢于提出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大胆猜想。学生提的新问题可以很发散,学生提出假设结论的教学环节,也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问题的宽松环境,因为他们明确了这种结论是假设的,所以就会积极地进行发散思维,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并摸一摸铁丝,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本身效果不明显,可是有的学生的效果却很突出——手很烫,原来他是用了三节电池。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电热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还有哪些办法也能使电热效果更明显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这时学生创新的意识则更强烈。正像“苏科版”自然教材主编徐康毅同志所说:“孩子能想别人没想过的,说别人没说过的,做别人没做过的,这是一种创新行为的表现,我们不仅不能批评,反而应大加称赞······
三、将科学活动渗入生活,随时发现创新
1.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现创新
家庭小实验除了具有课堂教学实验所拥有的一些益处外,如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科学概念,发现相关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创造思维能力等。家庭小实验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实施灵活方便、时间不受严格限制,以及自主性强等特点,所以能实现因趣而宜,因能而宜,因时而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时间,自主选择实验的内容,自主控制实验的难度,自主调剂实验的时间。如擅长实验操作的,则进行相关实验活动;擅长科技制作的,则进行相关制作活动;喜欢饲养小动物的,则进行小动物的养殖;喜欢种植活动的,则可进行种植活动等。其实,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设计出适合家庭开展的小实验,只不过因学生平时不善于观察,观察到了不善于提炼罢了。如果教师能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培养学生善于提炼,那学生一定能设计出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如适时举行“异想天开”活动,经常让学生述说生活中遇到的、书本上看到的,他们感到疑惑、惊奇的事物或现象,并鼓励学生使之问题化、课题化,从而设计出理想的,适合家庭开展的小实验。如有学生在泡茶时,发现茶叶总是先浮后沉,以及茶叶在不同水温中下沉速度不一样的现象后,对此展开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又如煮水饺子时的先沉后浮现象,就是学生自己发现,并对此进行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
2.联系生活实验加深对知识掌握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教学中许多科技创新都是在生活中发明创造的,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方式》一课中,我联系学生生活中的打篮球、玩风车、荡秋千、玩跷跷板、玩滑梯……一系列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的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的掌握,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总之,科学即生活,教师只有将科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体验一个科学的生活世界,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学生才会更加热爱科学、创新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3.开展科学专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专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视科学性和严谨性,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科学现象或自然现象入手,选择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力所能及地探究科学奥秘。以“水”为例,四年级一班的4个小伙伴组建了研究团队。从语文角度,孩子们研究了“水”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体写法,明白了从象形字到现在写法的历程;从数学角度,孩子们发现,水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如灯泡,明白了“做事不但能用直接方法,还要学会用间接方法”;从科学角度,孩子们研究了水的固、液、气形态,明白了“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研究完成,他们认真填写了“研究报告”,各学科老师“验收”后,给他们印上了各具特色的印章。“原来觉得科学研究离我们很远,是很复杂的事,但现在我们也能做研究了,还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创新意识逐渐建立。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能力,就会为以后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