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

2014-04-29汤小丽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给水排水小城镇规划

汤小丽

摘 要:小城镇给水和排水系统是保障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本文分析了传统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方法的弊端。主要从加强小城镇给水排水管网规划设计着手,从而科学合理的推进小城镇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小城镇;给水排水;规划

1 传统规划方法的弊端

造成目前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不断恶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在观念、规划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难以有效指导给水排水工程的建设,其弊端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规划观念薄弱:单纯追求本城镇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忽略了城镇在流域、区域尺度的水资源体系所处的位置,造成了区域尺度的水危机,如当几个小城镇互为上、下游时,甲镇下游的污水排放口很可能影响乙镇上游取水口的水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划分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和环境保护区。从而再次说明了如果不从区域规划着手,仅仅就事论事地编制单个小城镇的规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城镇内部给水与排水欠缺综合考虑:随意性强,管网分布不合理,未能深入研究城镇各类用水的水质要求与给水、排水系统的关系,忽略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造成人类对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如中水工程与雨污分流排放的规划意识不强;

(3)缺少进行战略性的远景规划和动态的近期建设规划:只注重规划期的终端状态,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可预见性要求,规划的应变性和延续性差,不宜操作实施,如目前报道中经常提到雨季时期,城区经常发生内涝现象。可能原有规划没有考虑到应变性,势必难以适应新的水灾情况;

(4)欠缺与城镇规划的协调:给水排水管网规划作为城镇规划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与城镇规划脱节,造成管道工程与给水排水构筑物等规划的不合理性。如排水管一般是埋设在道路下的自流管,其管径不但与流量有关,而且与坡度有关。在城市详细规划确定的道路控制点标高未知的情况下,很难合理地确定管道坡度。

2 小城镇给水规划原则

给水工程的任务是向城镇居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公共服务部门及各类保障城市发展和安全的用水个人和单位供应充足的水量、安全的水质和适量的水压。

(1)小城镇给水管网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按照小城镇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布置时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②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少到最小;

③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④力求一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⑤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

输水管渠条数主要根据输水量、事故时需保证的用水量、输书管渠长度、当地有无其他水源和用水量增长情况而定。输水管线采用两条时,为避免输水管线因某段损坏而使输水量减少过多,需要在管线之间设置连接管相互联系,以保证任何一段输水管发生事故时,仍能通过70%的设计水量。连通管的根数可根据断面时满足事故用水量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最小坡度应大于1:5D(D为管径,以mm计)。坡度小于1:1000时,每隔0.5~1km设排气阀。即使在平坦地区,埋管时也应人为地做成上升和下降的坡度,以在管坡顶设置排气阀(一般每1km个为宜),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或在输水管线放空时引入空气。在输水管线的低洼处,应设置泄水阀及泄水管,泄水管接至河道或地势低洼处。

(2)用水量预测

城镇用水量预测是给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规划用水量是决定水资源使用量、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额的基本依据。应根据城镇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镇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城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等因素确定。

给水工程统一供应的城市用水量包括:

目前需水量预测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分类预测法、综合用水定额法、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法、单位人口用水指标法、历年用水增长率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灰色预测法、时间序列法等多种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

①生活用水量

3 小城镇排水规划原则

小城镇的选址都是相对大城市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镇排水系统规划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爬山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也影响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是采用分流制,还是采用合流制,可以从环境保护、基建投资、管渠维护管理、工程施工等几个方面精心综合比较。小城镇现在基础设施薄弱,市政建设资金缺口大,污水处理厂一步到位难度大。排水体制选择是应充分考虑小城镇的特点,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满足保护环境与生态的要求,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可分期建设。

一般来说,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体制有三种情况: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后全部送入污水厂进行处理后排放,是最佳选择。但污水厂的处理能力增加太多,截流干管的尺寸很大,增加工程投资,晴天时又造成输水能力和处理能力的极大浪费,从维护管理方面来讲,是较差的。

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統。从环保方面来看,分流制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与合流制比较它较为灵活,截流干管尺寸不算太大,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市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获得了较广泛应用,是现阶段城市首选的排水体制。从造价方面来看,分流制可节省初期投资费用,从维护管理方面来看,分流制系统可以保持管内的流速,不易发生沉淀,同时,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和水质比合流制变化小得多,污水厂的运行易于控制。

小城镇排水体制选择应结合城镇总体规划,考虑原有排水设施、地形、水体等因素,综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各方面因素确定。

4 结束语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涉及水资源、土木工程、管道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多方面内容,规划较为复杂,不仅要对给水排水工程时间尺度进行预测,还要协调城市规划的空间尺度变化。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常被认为是简单的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不然。为推动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出一大批新型可持续发展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琳.浅谈城镇给水排水系统的特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7).

[2]李刚.关于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一小城镇建设的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68).

猜你喜欢

给水排水小城镇规划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基于节水节能理念下的住宅给水排水设计分析
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及设计研究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迎接“十三五”规划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安装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