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2014-04-29付艳菊
付艳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10-01
1 术前护理与训练
1.1 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即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症、合并症情况等,向主治医师咨询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详细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特别是麻醉方式的选择,具体的手术策略,假肢的类型等等,在此基础上,手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方法优劣等。并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主动与患者沟通,给患者们关心、理解和安慰。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减轻恐惧感,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嘱患者术前戒烟或戒酒,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保证充分的睡眠。做好下肢防旋转鞋备用。
1.2术前康復锻炼:术前的康复锻炼及体位指导是术后康复的基础,训练床上排尿排便习惯,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包括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臀中肌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训练等。讲解置换术后防脱位的具体方法,教会患者抬臀方法,必要时卧床示范,指导正确使用步行器、拐杖一系列的训练程序。
2 术后护理
2.1 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24h内密切观察血压、脉搏、根据血压脉搏的变化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氧流量为4~5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大于等于90%。全麻患者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常规气道雾化,同时注意卧床并发症的防治。
2.2 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
2.21 髋关节感染:髋关节术后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导致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其主要原因与病人的体质状况、合并症、长期服用激素有潜在的感染病灶、局部的皮肤情况、术中的无菌操作、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过长等有关。故术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判断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积极与主治医师沟通,术前常规预防时应用抗生素,以头孢类为主,并在术后继续联合应用5~7天,术后严格切口管理,保持伤口引流充分,引流管固定妥当,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引流液倒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由于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引流液可能较多,正常50~200ml/d,若引流量大于200ml/d可局部加压包扎或砂袋压迫,术后48h引流量<30~50ml/d时可拔管,色质应鲜红,如出现异常性状的引流物,同时伴有切口的异常疼痛,肿胀等。则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
2.2.2 髋关节脱位:术后早期应注意搬动的方式及体位护理,术后麻醉未苏醒时,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搬动时需3~4人同时进行平移搬动,注意保护患髋,为患者移动体位时,必须用中单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拖起。术后应立即以丁字鞋固定以防止下肢旋转,始终保持患肢外展15~30度,中立位。根据手术的类型决定患肢的体位,如采用外侧切口,髋关节前脱位入路,则禁止下肢外旋,如采用后外侧切口,髋关节后脱位入路,则禁止下肢内旋。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机率较高,而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机率相对较小,翻身侧卧时,取健侧卧位,两腿间放置软枕,并尽量减少翻身的次数。
2.2.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的日渐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继发的肺动脉栓塞(PTE)对患者机体的危害越来越得到重视,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病率为50%~70%。预防DVT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强术前评估,术前分析可能发生DVT的风险因素,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既往有血管性疾病,术中对血管的侵袭较大等等。②重视早期诊断重点在于观察下肢肿胀程度,有无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深压痛并伴有下肢沉重感,及时行血管超声及静脉造影检查以确诊。③术后早期加强肌肉等长等张收缩及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并尽早下床活动。术后早期活动越早,越能有效预防DVT。因此鼓励和指导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主动活动非常主要重要。④常规进行药物预防。早期应用抗凝药物,如无出血倾向,尽早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3 术后指导功能锻炼
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功能训练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主要部分。术后早期,麻醉消失后,在有效镇痛的基础上,在术后1~3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及等张收缩及足趾活动。同时做髋关节屈伸,直腿抬高运动,以恢复股四头肌肌力。术后第4天起患者坐床边增加腿部的力量及床边站立锻炼,初次离床活动站立,可扶助行器使患肢减少负重,站立时间由少至多,以患者能够耐受,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离床站立时,协助患者把臀部移至健侧床边,需双手拖住患肢,健侧着边,患肢在着边。上床时,指导患者先向患侧转身,协助患者抬患肢至床上,再抬健侧肢体。并协助患者扶助行器下地练习行走。依靠步行器支撑全身体的重量,在转弯时,应以健肢为支点,患侧向健侧转动,避免患肢过度旋转,如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则延迟下床负重活动时间至4周以后,加强负重的髋、膝、踝关节活动锻炼的及髋外展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肌的抗阻训练。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则根据切口的类型而异,如采用后外侧切口,髋关节后脱位入路,易发生后脱位,如患肢可内旋而禁止外旋,屈髋不宜超过90度。如采用外侧切口,髋关节前脱位入路,易发生前脱位,故患肢内旋而禁止外旋,但相对后脱位的可能性小。故可增加屈髋的范围。但禁止髋关节内收活动,加强日常基本动作的训练,要选择较高的带有扶手的座椅,上下楼梯时,坚持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的原则,要注意两腿交替转移重心,髋、膝和踝关节协调配合。
4 出院指导
1、出院后嘱患者及家属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做到“三不”不盘腿、不侧卧、不坐低矮凳子。同时避免弯腰、脱鞋、下蹲、下肢过度负重及剧烈运动。继续加强下肢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锻炼,由步行器到扶双拐至扶单拐和手杖,直至弃杖,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