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措施在手足口病中的护理体会
2014-04-29陈文晶
陈文晶
【摘 要】目的:观察"莲子汤加减"直肠滴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汤剂"莲子汤加减"直肠滴入。结果:两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莲子汤加减"直肠滴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论述了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同时让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有正确认知以及健康教育。
【关键词】手足口病 中药直肠滴入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94-0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手足口病的护理工作,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病施护。中药直肠滴入是利用中药本身的清热透疹、解毒化湿之功效,对手足口病患儿既治其本,又既病防变。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给药之外的第三种给药途径。祖国医学认为:胃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来的儿童急性传染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以夏秋多见,本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特征是发热、口轻黏膜溃疡和皮肤疱疹。该病虽属自限性疾病,但也可出现较严重并发症,有较强传染性,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甚至因肺水肿而死亡。该病需要综合治疗,饮食、隔离、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监测及健康教育缺一不可,除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外,对患儿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也尤为重要。
因此中药直肠滴入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既有利于药物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在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护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手足口病患者200例,男125例,女75例,年龄在3/12至6岁之间。其中常规治疗者112例,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者88例。
1.2 方法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实施有计划的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
1.3 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二病情稳定,病程、发热时间、皮疹消退及消化道症状好转,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帮助患儿及家长进行认知调整,使其正确认识手足口病,消除家长满不在乎或惊恐不快、思想压力沉重、焦虑等不良状态。本组患者有10位患儿肠道病毒检测阳性,但家长不以为然,不愿意接受住院治疗,经过耐心劝导后终于同意住院治疗,但住院期间由于经济方面原因,不愿意沟通,情绪控制不稳定。护士进行了耐心、多次的心理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家长心态平稳,达到治疗护理目标后满意出院。
2.2 饮食治疗护理
医护人员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基础上,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饮用牛奶、豆浆、甜饮等不利于消化,还会刺激口轻黏膜,使口痛加剧。200例患者中有190人遵守饮食治疗的控制,10人由于初期没掌握饮食治疗的原则,患儿口痛拒食,经医护人员指导家长为患儿合理饮食后很快得到了控制,好转出院。
2.3 药物治疗护理
2.3.1 静脉给药护理
护士要掌握药物的作用时间,正确用药。并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药的注意事项,才能做到合理、科学用药。同时应取得家长配合,才能及时有效进行静脉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为出汗、食欲下降、低血糖等。
2.4病情的观察护理.
观察体温变化和皮疹出现部位、大小、颜色、数量等;注意观察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及早发现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并发症。可疑并发症肺时,每15监测生命体征一次,直至正常,1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住院期间均主动配合监测。
2.5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5.1 脑膜炎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注意颅内高压表现。遵医嘱使用脱水剂、激素。
2.5.2 肺水肿的护理.
预防措施是严密观察呼吸节律、频率,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卧位,双腿下垂;遵医嘱应用镇静剂、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保持呼吸通畅,20%~30%乙醇湿化吸氧。
2.5.3 心肌炎的护理.
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节律,注意有无心悸、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障碍、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表现。遵医嘱抗休克治疗和维持心脏功能。
3 小结
中藥直肠滴入治疗在手足口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深入探讨和研究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是当代科学和临床医学、循证医学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提高科学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4讨论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在手足口病治疗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渗透于手足口病治疗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护理效果,应得到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在中药直肠滴入护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能帮助手足口病的治疗,能使药物在最佳时间发挥最佳作用,机体在最佳状态接受治疗计划,使患儿早日康复。
5结论
因此护理人员在针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中,应充分应用中药直肠滴入护理理论作指导做到因人施护,从而避免小儿哭闹拒药,使其易于接受,又减少了消化道刺激,使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2010年10期,期刊,【作者】杨璞叶、郝建梅、杨震,临床医学“连紫汤”直肠滴入治疗手足口病110例临床观察
[2] 2011年09期甘肃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会议,【作者】蔡瑛,小儿中药直肠滴注的应用及护理观察
[3] 2011年05期中医儿科杂志,期刊,【作者】任耀全、吴丽萍,中药直肠滴注疗法在儿科的研究进展
[4] 2011年12期内蒙古中医药,期刊,【作者】付菊初,中药灌肠液制剂的临床应用
[5] 2013年07期,陕西中医连紫汤直肠滴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9例,期刊,【作者】杨璞叶、任小芳
[6] 2009年03期 中药灌肠剂的临床应用【作者】 常明泉; 肖琴; 普玉芳; 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