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压力成因研究
2014-04-29杨若男
【摘要】通货膨胀压力是指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实际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压力中已经实现的部分,通货膨胀压力中未实现的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将会在未来转化为实际通货膨胀。随着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因素正变得越来越复杂,本文旨在基于当前中国经济现状,研究造成现阶段通胀压力的因素,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转换成现实实际通胀的可能性,从而对未来发生实际通胀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压力 实际通货膨胀 成因研究
一、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CPI指数处于稳定的低水平状态,表一是2003年以来我国CPI、PPI指数,可看出除2007年、2008年、2011年外,CPI增速均在3%左右甚至更低,从图一可看出CPI和PPI从2011年以来都呈现负增长趋势。理论而言,我国并未出现通货膨胀,也无明显的价格上涨,然而现实中的通胀压力却一直存在。
资料来源: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M2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学界一般通过M2/GDP比值来说明通货膨胀压力大小,它体现了经济运行中流动性状况。根据费雪方程式(MV=PY),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总产出共同作用于物价水平,因此当M2的增长快于名义GDP的增长时,就产生了更多的货币去追逐商品和资产,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是流动性充裕的必然现象[1]。由图二可看出我国存在上行的通货膨胀压力。
二、中國现阶段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因素
(一)沉淀货币
2008年11月中央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随后银行业开始大规模投放信贷,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操作与经济体系所产生的货币需求不一致形成了高额的货币存量,这些高额货币存量一部分转换成沉淀货币累积起来。沉淀货币是用以支出未来的消费或未来预防性的支出,通常表现为银行储蓄。沉淀货币并不会导致即期的通货膨胀,但是一旦经济条件将沉淀的需求转换为有效需求,使得沉积的货币变为流通中的货币,那么会给物价带来直接冲击。导致了对中国潜在通胀压力的普遍担忧[2]。
肖威,吴军(2013)曾利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之差来计算每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中有多少转化成为了沉淀货币同时还引入了货币势能的概念,货币势能与物理学常用的势能概念类似,是沉淀货币能够产生的通货膨胀的“能量”。假设滞后期为4年,则货币势能计算公式为:
其中MSt是第t年的货币势能,Mi是第i年的沉淀货币增长率,M2i是第i年的M2货币供应量增长率,GDPi是第i年的名义GDP增长率。利用1999年以来的M2货币供应量与名义GDP计算出2003年以来的货币势能,得到下表。
2009年的沉淀货币增长率为19.87%,意味着2005~2008年M2货币供应量中有19.87%的转为了沉淀货币,出现了畸高的沉淀货币增长,造成了2010年以来的高货币势能。同时,可以看到2012年、2013年的沉淀货币增长率也达到了4%,据此可预测,未来沉淀货币势能较大。因此从高额货币存量角度所产生的沉淀货币角度来看,中国未来存在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二)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具备支付、融资等功能,据艾瑞咨询报道,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731.5亿,随着互联网金融给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随之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1.互联网金融增加货币流通速。首先,互联网金融会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第三方支付、P2P、P2B、O2O等一系列线上支付方式会使得买卖支付以及资金借贷更加便利,节约了货币周转的时间成本,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而根据MV=PY,货币流通速度V的上升可能会造成流动性过剩,从而引起物价上涨。
2.互联网金融增加货币供应量。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不完善的货币分层结构引起的,随着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出现,这部分并不包含在M2统计口径中却具有强流动性货币形成了互联网货币供应量,造成M2被低估,而实际流通中具有购买能力这部分网络流动货币可能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尽管目前这部分货币数量还不具规模,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当互联网货币供应量达到一定数级后,将会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产生巨大冲击。
(三)外汇储备
过高的外汇储备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2002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幅度顺差,外债总规模继续上升。截止2013年末,外债余额为8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在结售汇和汇率管制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必须要将大量外汇买入。而外汇储备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下,为匹配资产负债中央银行需要发行一定数量的基础货币以达平衡,这就造成了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带来了通货膨胀压力。
(四)国家价格政策改革
根据中央银行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当前通胀环境较为适宜的情况下,国家将可能加快推进天然气、石油、水、电等一系列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发改委在发改价格[2014]467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而2014年年初,发改委、住建部也联合发文,要求在2015年底前,全国设市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国家对资源品价格改革致力于将价格完全交给市场,反应供给需求,那么这可能会造成物价上涨的压力。
(五)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对通货膨胀造成影响是通过国际贸易的资本项目和经常性项目发挥作用的。一是通过资本项目:人民币升值,国际上进入中国的资本流入,国际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资本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将会有可能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是通过经常性项目: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商品出口,国内商品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同时出口贸易数量减少而贸易顺差减小,外汇储备增长幅度减少,央行为匹配资产负债,需要发放基础货币减少,从而导致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六)其他因素
上文概括了增加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他们包括:一是房地产市场增速回落,资本退出。原本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资金退出,伺机炒作其他领域的商品与资产,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二是影子银行体系脱离传统银行监管,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传导出现偏差,扩大了货币乘数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三是爆炸的信用卡市场带来了大量的超额透支货币,这部分购买力理应被纳入M1中,因其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严峻。金融危机后,全球多数经济体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在全球范围内过剩,随着经济的复苏,大宗商品需求逐渐回升,在供给并未出现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有较大的上升压力,从而带来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三、现阶段通货膨胀压力转换为实际通胀的可能性分析
尽管目前我国存在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但当前国际外部经济环境相对平稳,国内内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货币环境相对平稳,工业生产能力充足,加之基数因素的影响与上年大体持平,都有利于CPI在未来继续保持基本稳定[3]。上述通货膨胀压力是否会转换为实际的通货膨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沉淀货币转换为实际通胀的可能性
中国超额货币存量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陈道富(2011)曾指出,对于这些货币存量的消化途径主要包括五种:一是降低货币的流通速度,如经济疲软引起的市场活跃程度下降,直接融资市场的萎缩;二是货币的多倍收缩,比如回收贷款、核销坏账;三是提高货币使用范围,深化金融创新;四是对存量货币进行时间上的重新配置,消化历史上的多余存量货币;五是通货膨胀。[4]
因此,高货币存量的消化途径有多种,它是通货膨胀的一个潜在因素,而非必然因素。当其他的消化途径发挥作用,高货币存量引起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将被减小。
(二)M2统计口径外货币供应量造成实际通胀的可能性
M2统计口径外的货币供应量包括: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形成的货币;影子银行便利资金借贷双方扩大了货币乘数而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信用卡透支形成购买力所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当这部分货币供应量达到一定数级规模后,将会对央行的货币供给操作造成干扰,未来若将这部分货币供应量产生的流动性纳入到央行流动性监管,或者央行随金融发展更新货币分层和M2统计口径,将有利于缓解这部分货币供应量引起的通货膨胀压力,从而防止其转换为实际的通货膨胀。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造成实际通胀的可能性
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通货膨胀压力是否成为现实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出口经济是支持中国经济的砥柱之一,目前而言,央行不会以削减出口为代价而换取人民币升值,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出口依赖的减少,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升值的需求,人民币在未来一个长时期内实现升值将是趋势所使。而正如前文所说,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国际贸易的经常性项目余额,给通胀带来压力,但是也会缩小贸易顺差,降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而缓解通胀压力。二者博弈结果如何,取决于对国际热钱游资准入和退出的管控,在对国际投资有规范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下,人民币升值将会有效缓解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四、总结
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来看(近两年维持在3%以下),我国目前并不存在通货膨胀。然而中国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却是十分强烈的,面对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是巨大的。现实中,存在了诸多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因素,其中增加通货膨胀压力的因素包括多年累积的超额货币供应量;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增加了货币乘数;政府致力于对资源价格商品的价格改革,未来资源品价格将上涨。此外,许多其他因素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房地产增速回落,资本退出寻求新的投机炒作领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来看涨,中国可能面对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影子银行的发展使得货币传导机制受阻;信用卡市场发展造成了大量的透支,形成了购买力,成为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带来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然而,未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强,出口贸易顺差增长幅度缩小,将一定程度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目前中国经济环境处于增速放缓,去产能化的阶段,企业、人民投资意愿与投资信心并不十分强烈,大规模沉淀货币涌入流通市场的可能性不大。同时,我国目前仍未放开利率和汇率,因此政府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另外,针对处于监管灰色领域的影子银行和M2统计口径意外的货币量,相关机构也在着力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内从而能更好发挥货币传导机制对物价调节作用。综上,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因素在短期内还不会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但是未来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巨大,从而对通胀压力因素转化为实际通胀的触发条件的研究和相关管控措施的制定就显得十分必要。
注 释
①殷醒民.当前中国货币存量变动的通胀“滞后效应”—一种对2012年通胀的预测[J].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6期。
②肖威,吴军.当前我国超额货币供给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J].财经科学.2013年7月。
③中国人民银行:二零一四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④陈道富.货币存量偏高的复杂意义与化解对策[J].金融经济.2011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二零一四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報告.
[2]王曦,叶茂.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估计与实际通货膨胀表现[J].国民经济管理.2012(01).
[2]肖威,吴军.当前我国超额货币供给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J].财经科学.2013(08).
[3]陈道富.货币存量偏高的复杂意义与化解对策[J].金融经济.2011(02).
[4]殷醒民.当前中国货币存量变动的通胀“之后效应”—一种对2012年通胀的预测[J].学习与探索.2011(06).
作者简介:杨若男(1991-),女,汉族,四川绵阳人,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