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发展性权益维护工作研究
2014-04-29陈茜郑威
陈茜 郑威
[摘 要]在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在新型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权益维护工作面临着多维度的创新挑战。本文从内容、手段、对象等多个维度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维权工作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合法权益;维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173-02
1 对若干概念的界定
1.1 高校大学生权益
1.1.1 大学生维权的内涵
2006年第1期《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刊登文章指出,大学生维权主要指大学生个人或相应的组织,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据我国法律以及政策规定,通过法定程序,借助司法或其他力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时清除已有的侵害。
1.1.2 大学生维权的特征
首先,大学生群体较其他社会群体的维权起步较晚,规范性较差,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程序作保障,从制度上说基本处于空白。就整体而言,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另外,校内维权组织过少,即使有也层次较低、作用不大。如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等,虽是天然的大学生维权组织,也开展了一些维权活动,但层次较低,仅局限于代表学生向学校反映一些有关学习、管理及后勤服务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维权职能。大学生整体维权意识较为淡薄,维权活动极不普遍。
1.2 新媒体时代
1.2.1 新媒体内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1.2.2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的出现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其次,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2 新媒体时期高校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现状分析
2.1 从工作内容维度:高校大学生权益维护
目前江西省内,只有少数高校成立了法律教育咨询机构和学生社团,而且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高校法律咨询室的功能定位上呈现单一性,目前各高校成立的相关机构和学生社团普遍存在功能定位单一的问题。部分高校成立的法律咨询机构把功能仅仅定位于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仅仅作为缓解校内矛盾的工具而没有从根本上为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提供可行的方案,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而实用的法律咨询服务。
通过在全国部分高校的走访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权益维护机构所处理的学生问题大多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等基础生存问题。而事实上,随着网络信息的高度发达,同学们的信息资料安全问题、文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网上财产保护问题却在近阶段不断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下一步的维权工作的内容亟待转型,走一条与时俱进的道路。
2.2 从工作手段维度: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2.2.1 新媒体在工作中运用的现状
2012年以前,江西省各高校关于新媒体运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普及范围窄、运用频率少、组织程度低等。绝大多数的新媒体运用仅局限于个人、集体、班级等小群体的兴趣爱好,并没有制度化、系统化,显得新媒体在工作中地位的无关紧要。
2012年,团中央发出《关于推动形成共青团新媒体和文化工作系统化格局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团委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形成新媒体和文化工作较为完整的、系统化的工作格局,进一步促进全团引导青年工作由“内容供应”向“产品供应”全面转变。
因此江西省各高校团委迅速组织各级团工委、分团委,建设了以微博为主的新媒体体系,形成了以个人、班级、学院、学校相互联系的完整网络;并且将传统的工作平台逐渐转向新媒体平台,把宣传、活动等工作内容与新媒体结合,使得传统工作模式和新媒体模式良好地结合,新媒体体系完整化、系统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2.2 新媒体对学生工作传统模式的影响
根据新媒体的信息时效性、内容丰富性、传递自由性等特点,新媒体确实为学生工作传统模式带来了挑战与契机。
以维权工作为例,新媒体对维权在解决问题、宣传、活动等方面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其中以微博最为明显。微博是时下大学生表达情感、交友互动的重要平台,高校微博体系的建立弥补了信息传递延时、宣传方式单一、监督手段匮乏、活动形式简单等问题。在宣传工作中,日常的海报、画报、字报、稿件等宣传方式逐渐由微博占据一席之地。微博发布信息及时、迅速,并且达到互动效果。在活动工作中,微博上开展的互动,微博投票等活动更具有号召力、新颖性与便捷性,一改传统实际活动的单一性、低效性与消耗性。在解决问题与监督工作中,微博提供了维权的新途径,通过网络舆论的投诉与监督,使得学生反映的问题更快得到解决与回复,使得学生工作更加透明化、高效化。
2.3 从工作对象维度: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征对权益维护工作的影响
信息沟通方式由传统向新媒体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信息沟通方式已经不断从传统向新媒体转变。网络无所不在,从QQ、博客、人人,到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来看,我们的维权工作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的维权途径例如电话热线,维权信箱等终将被淘汰。要想使维权工作得到新的发展,我们必须投其所好,与时俱进。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不需要为吃穿用度操心,他们更关心的是自我的实现和心理上的健康乃至未来的计划等。由此,我们的维权内容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的维护到心理健康、政治权利、未来工作机会以及人格健全等的维护的转变已成为必然。
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差别较大,因此维权方法更应该多样化,因人而异,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3 关于利用新媒体改进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思考
进一步拓展宣传阵地,加强法制意识,培养法制观念
在21世纪,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不利用如今的新媒体媒介对我们的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进行宣传,势必会造成一种“工作在做,却无人知晓”的尴尬情况。
首先,利用新媒体拓展权益维护工作宣传阵地。
如今,当代大学生更加的倾向于基于PC、智能手机平台等的交友聊天软件,例如微博、QQ、空间、人人等。要将权益维护工作做到同学们的生活之中,就必须了解同学们的喜好。我们可以将维权宣传的信息结合如今热门的网络热词,通过基于PC和智能手机等各种接收平台传达给大家,让大家在接收信息时不由于语言乏味而产生的厌倦感。但是,其中还要面临的一些难题就是:如何掌握学生用得最多的媒体平台,平台覆盖面如何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去解决。
其次,在已建立起来的媒体宣传平台体系下,我们如何将其利用好。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做得比较成功的传播体系,努力将我们的大学生新媒体维权体系做大且多元化。例如:在发布有关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维权信息的同时,我们可以在其中加入如天氣预报信息、考试信息、学校自习教室发布(指的是哪座教学楼自习座位较多)等信息,据维权中心调研所知,目前江西财经大学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关于学校网站同学们也缺乏关注的热情,这样做不失为一举两得。
3.2 提高效率改进权益维护渠道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在大学生维权中心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维权中心的工作程序,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其中没有了问题,没有了可以提升的空间。
如何利用新媒体将维权中心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随着新媒体普及的今天,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信息收集的渠道也就多了起来,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人口相传,层层上报”的工作流程,在此,江西财经大学校维权中心也正在利用的一些媒体资源,如邮箱、空间、飞信等信息收集渠道。如何利用这些更加优化我们的程序,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3.3 健全工作和监督机制,提高工作质量
目前,大部分的维权工作和监督机制存在较多的缺陷,使得维权的相关工作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质量不能提高。
在健全工作机制方面,首先,建立、健全学生申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申诉制度,成立申诉处理委员会。该申诉平台分为实物平台和网络虚拟平台,学生申诉制度要做到程序合法,有法可依,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做到形式上和处理结果上的公正性和透明性,确保分析问题、解决纠纷时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合法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靠的申诉平台;其次,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当学生与学校发生纠纷时,依法向专门设置的教育仲裁机构申请,由教育仲裁机构委员会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调节、裁决一系列的活动;最后,合理的运用微博,创新工作机制,进行“微博维权”。发挥“微博维权”的平台作用,在维权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虚实结合”的维权方式,并且在创新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维权渠道的疏通,将创新型与传统型相结合更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地维权。利用“微博维权”,还应注意需加强学校与公众媒体的互动联系。促进学校维权与公众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系机制,二者之间的良好互动能促进网络媒体的自身发展,同时又能更有力地保障大学生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健全监督机制方面,首先,应建立维权内部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机制,在工作中,使维权的内部成员互相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应设有一名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维权工作的开展,监督维权工作的进程,使维权工作更具有专业性;再次,建立维权工作反馈制度,成立反馈信息收集小组,建立投诉信箱,让所有学生参与维权工作的监督工作,从而使维权工作更加的符合学生们的要求;最后,将维权的日常工作公布在公开网站上,通过网络这种新媒体,利用社会大众对维权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在工作中不断地健全工作和监督机制,提高工作质量,是更好地进行维权工作必不可缺的。
参考文献:
[1]王大贤.大学生权益意识的产生及其引导[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2]邹东升.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偏失与匡正[J].当代青年研究,2005(1).
[3]张哲,李海雄.浅谈高校学生维权工作[J].教育研究,2006(2).
[4]陈华洲,廖扬眉.大学生维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5]吕媛媛.学生组织在大学生维权中的功能与运行模式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5).
[6]王奕懿.浅谈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影响[J].时代报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