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2014-04-29郝少青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

郝少青

【摘 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28.89%,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可取得较佳的效果,手术情况理想,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93-01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是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胆囊疾病,其具有反复发作、病情长、难以彻底治愈等多种特点,临床表现主要有腹部疼痛、腹胀、胃纳差等。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科学治疗。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1月对47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92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46-82岁,平均(57.70±6.37)岁;病程2-18年,平均(10.17±1.29)年。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7-83岁,平均(58.13±6.25)岁;病程2-19年,平均(10.24±1.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47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前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常规放置腹腔镜,并于胆囊附近部位对黏连位置处实施锐性分离,清晰地暴露出胆囊三角,选择顺逆结合的方式准确切下胆囊,若患者胆囊三角区分离较为困难,则可选择逆行切除方式实施切除,手术结束后实施引流[1]。对照组45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前行硬膜外麻醉,于患者上腹部斜位置处取一切口,术中主要选择的方法为顺逆结合,先将胆囊管缓慢地分离出来,并于离总胆管约为0.5cm位置处将胆囊管切断,并进行近端结扎处理,手术结束后实施常规引流。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均需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是否存在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胆漏、胆管受损等,同时需详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数据选择( ±s)表示,两组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其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胆漏1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8%;对照组胆漏5例,切口感染6例,胆管受损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89%。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5,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是医院常见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其在多次反复发作过程中,胆囊壁发生纤维化的几率增多,其所出现的炎症也逐渐增多,胆囊体积不断缩小,手术中较难清晰分析胆囊三角区,且易对肝外胆管造成严重的影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手术治疗增加一定的难度,不利于疾病治疗[2]。

对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传统的手术为开腹手术,开腹手术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久,机体康复慢,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逐渐发展,腹腔镜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其在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治疗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以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得到众多医学专家的认可。徐立新等[4]人认为,对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较小,其疗效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李洪伟等[5]人认为,利用腹腔镜技术行胆囊切除术,不仅获得较为清晰的视野,而且由于所取的切口较小,因此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比较小,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手术情况较佳。金鑫等[6]人认为,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较短,其机体康复较为理想,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费用略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因此其在基层医院的推广程度不高。本研究对照组45例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其中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下床活動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8%)远远低于对照组(28.89%),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证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综上所述,对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机体康复时间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志勇,高慧.腹腔镜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37例的诊治体会[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9(3):24-25.

[2] 胡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32例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90:159-160.

[3] 汪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27例报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2):1528-1529.

[4] 徐立新.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12-1813.

[5] 李洪伟,刘璐庆,肖丹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6):557-558.

[6] 金鑫,冯利,赵国海,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8):1053-1056.

猜你喜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体会
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评价
精细化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疼痛的临床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