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降低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瘀血的概率的探索
2014-04-29张程田苗苗杨一多侯春凤
张程 田苗苗 杨一多 侯春凤
【摘 要】目的:探索品管圈在减少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瘀血中的应用。方法:由6人组成品管圈,分析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瘀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瘀血的概率由4.6%降至1.3%(P<0.05)。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静脉采血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1],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2],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品管圈;静脉采血;皮下瘀血;相应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68-02
品管圈 (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3],指的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圈),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这种方法引入医院后,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效果。2013年10月在我院护理部的推动下,我科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静脉采血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圈员6人,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2名,由1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护师担任圈长。对我科2013年11月25日至12月15日住院患者采血情况进行调查:总采血人数480人,出现瘀血人数为22人,瘀血概率为4.6%经过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1月20日至2月20日进行第二轮调查:总采血人数475人,出现瘀血人数 6人,瘀血概率为1.3%,达到预期目标值。
1.2 方法 采取品管圈的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结合我科腹部化疗科工作的特殊性,最后综合大家意见,以投票方式筛选出主题:“降低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瘀血的概率”。通过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4],分析原因。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每2周召开1次例会,随时通过品管圈小组微信平台,针对年轻护士静脉采血不熟练;与患者沟通不及时,健康宣教不全面;患者配合度不够;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提出对策并监督执行。2个月后进行调查对比。依据我科现状和圈员能力,预期改善后瘀血率明显下降。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x2,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淤血原因: 主要有护理技术操作问题,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客观原因,患者因素等,见下图。
第一次数据采集于2013年11月25日至12月15日总采血人数480人,出现瘀血人数为22人,其中,护理技术操作问题造成的瘀血人数为4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造成瘀血人数为1人;客观原因中由于棉签湿滑造成瘀血人数为4人;患者因素造成瘀血人数为人13人,其中按压时间不够的有7人,按压位置不正确的有6人。通过品管圈活动后,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第二次数据采集于2014年1月20日至2月20日总采血人数475人,出现瘀血人数6人,其中,护理技术操作问题造成的瘀血人数为1人;患者因素造成瘀血人数为人5人;其中按压时间不够的有3人;按压位置不正确的有2人。静脉瘀血率由4.6%降至1.3%达到预期目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针对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瘀血采取的相应对策 ,对护理技术操作问题造成的瘀血,新入科护士及年轻护士加强基础操作技能的培训,由老带新,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造成的瘀血,应充分的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增强责任心。尤其对新入科人员培训时应加大责任心的培养,使其认识到静脉采血后患者出现皮下瘀血对患者的危害性,并组织相关的業务学习。针对患者原因造成的瘀血采取的措施,在采血室粘贴健康宣教展板,使患者能够直观的了解采血后静脉按压的时间及部位,增加患者的配合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以来,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凝聚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在此过程中,与患者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融洽了护患关系,创造了和谐的医院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艳,张莉国.品质圈活动在提高小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0111.
[2] 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16(1):255256.
[3] 毛晓萍,常后婵,张秦华.品质圈活动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04105.
[4] 曹颖蔚.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抽血项目准确率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1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