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鸦片范”带了坏头

2014-04-29

凤凰资讯报 2014年35期
关键词:名角谭鑫培罂粟

鸦片,传入中国的时间其实非常早,相传西汉时,已有罂粟种子通过丝绸之路被引入中原。不过,自汉唐以来,中国人只是将罂粟当成观赏性植物或中药材,直至晚清时期,罂粟才被制成可供吸食的大烟,并一下子泛滥开来。

清代的伶人戏子虽然还是被习惯地视为“贱业”,但其中的名伶、名角,就如今日的明星艺人,实际上已获得了社会名流的地位,过上了“姨太太点大烟”的高品质生活。当时的梨园名角汪笑侬、马连良、王瑶卿、谭鑫培等,都染上了鸦片烟瘾。不过抽鸦片抽得最牛皮哄哄的,大概非“小叫天”谭鑫培莫属。

民国笔记小说《清朝秘史》第一二八回讲了一个“谭鑫培奉旨吸乌烟”的故事:这一日,正是端阳佳节,慈禧太后高兴,赐宴颐和园,命人召谭鑫培等一班名角入宫演剧。杨小楼等名角都到了,只有谭鑫培未到。谭鑫培对前来请他入宫的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说:“现在明诏禁烟,王爷们都在戒烟,我是有瘾的人,不吸足乌烟,再不能够唱戏。”善耆回奏太后,太后笑道:“我当是什么?原来不过为了吸烟的事,那又碍什么,叫他尽管入宫抽吸就是了,只要他戏唱得好,我还派两个太监替他装烟呢!”自此之后,譚鑫培“奉旨吸烟”成了梨园佳话。晚清“谭派”的角儿,几乎没有不抽大烟的,仿佛不抽大烟就够不上“谭派”的范儿似的。

名流抽鸦片是有强大的示范作用的。谭鑫培的“鸦片范”,传给了他徒弟和粉丝;包括梨园名角在内的社会上流人物以抽鸦片为时尚,则会带动整个社会生活风尚的嬗变。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员郑扬文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鸦片社会生活史》上说,清代上层士绅和官僚,远在平民百姓对鸦片一无所知的时代,就吞云吐雾地享受着其中的乐趣,正是他们培植了鸦片吸食文化,并使鸦片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征,由此引发了社会中下层的广泛模仿,各阶层以吸食鸦片为时髦,竞相效尤,相习成风。

考诸往史,不独晚近的抽鸦片之风,缠足、讨姨太太、生活消费方式等社会风尚,其实都遵循同样的传播路径:兴起于上流社会,随后引发其他阶层的竞相效仿,进而蔓延至整个社会。社会名流号召做慈善,会有很多人站出来响应;社会名流以吸毒为时尚,也会让他们的粉丝对毒品产生好奇心与亲切感。因此,希望社会名流的个人生活能够自律一些,至少表现出更加自律的样子吧。摘自《博客中国》

猜你喜欢

名角谭鑫培罂粟
小学生赏花顺便立了个功:铲除125 株罂粟!
谭鑫培的“妙招”
谭鑫培的“妙招”
大理石客厅里的罂粟
谭鑫培带头起哄
谭鑫培带头起哄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真君子
罂粟,罂粟
《西游记》里的名角——太白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