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搭黑车”受害谁该负责?
2014-04-29
重庆少女高渝失踪事件有了眉目。肇事司机说,因为和其起了争执而将其杀害。在悼念死者、谴责凶手之余,一种非常主流的声音是高渝和家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太差,才给了坏人可乘之机。一些所谓的“安全锦囊”更是传得满网飞。其实,在去年的“孕妇替夫猎艳案”中持这样论点的人也非常多。到底如何看待呢?
只怪少女防范意识差,并不靠谱 为什么人们要说女孩和家人防范意识差呢?流传得最广的一篇报道说,高渝是因为搭乘哥哥联系朋友的顺风车,阴差阳错上了陌生人的“黑车”,结果惨遭杀害。并且,在上错车后,高渝和妈妈还通过电话。于是,人们就怀疑了:20多岁的姑娘怎么会上错车?为什么家人不和姑娘对好车牌号?为什么上错车了却不知道下车?总之,怀疑高渝本人及其家人都没有防范意识,才酿成了大错。
少女的失踪极为牵动人心,然而,从最初的失踪到现在被害,各种报道说法不一。既然信息如此混乱、相互矛盾,就此来轻易指责高渝及其家人太没有安全意识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混乱信息中能得出一点结论是,高渝坐长途公交不太便利,有搭“黑车”需求。高渝是要从重庆的郊县铜梁回主城区。比较准确的信息是,高渝是在一个离铜梁城区3公里的地方等车的。而她要从那个地方回到重庆主城区坐长途车不是很方便,所以才有了叫车的需求。
基于此,很可能高渝比较习惯以乘坐“黑車”的方式回到主城区,又或者这是当地人一个比较普遍的选择。人对于惯性的事情不会有多少的防备心理。那为什么错了还不下车呢?最可能因为反正都是要坐一辆“黑车”回去,对于乘车人来说都一样。基于以上的分析,高渝本人确实算不上多谨慎,但是也不是糊里糊涂。
该反思的是公共空间的安全问题 高渝之所以搭乘“黑车”,最根本的还是由于运力、路线规划、正规出租车长途不够方便等问题组成的公共交通设计问题。她搭错车并不是稀里糊涂就上了一个陌生人的私家车那么简单的。实际上,“黑长途”泛滥是中国社会一个有普遍共性的问题。
在高渝案发后,人们也找出不少类似案例来。而“设立夜间公交车、延长捷运行驶时间、建立安全叫车网络、标示僻静巷道、增设夜间照明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应该积极提供的基础建设,也是在交通公共空间上政府可以做的努力。摘自《读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