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无人机“软肋”
2014-04-29
凤凰资讯报 2014年35期
五角大楼的研究机构日前公开了装有安全软件系统的新型无人机,以防止黑客入侵该机的控制和导航系统,号称世界最安全的无人机。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美军正在研制新型导航定位设备,以替代现在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军事专家指出,对GPS的依赖性已成为对战场优势的一种脆弱的幻想。“21世纪的战场空间将充满噪声,而不是信息。面对以信息战为基础的武器体系,敌方将肯定采用电子干扰手段,并破坏脆弱的GPS。因而,以GPS为基础的战场信息技术可能是建立在一种不牢靠的基础之上。”
美军将GPS系统作为战场通信系统的主干。GPS网络依賴接收在轨卫星星群发射信号的无线电设备,在战争中既可以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武器,也可以是一个潜在的受攻击目标。也就是说,GPS系统也并非尽善尽美,也存在一些弱点。如系统易被干扰、信号不能随意调整、在轨卫星系统很不安全、在轨卫星很难防护等。
许多媒体认为,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打击的低效和联军的多次误伤,都与伊拉克的GPS干扰仪有关。当无人机或其他军用飞机进行实时信息共享的组网时,漏洞或安全问题将会出现。由于网络协议、软件漏洞、组件之间的意外交互等原因,将导致安全风险出现。而通信链路是无人机系统操纵的主要途径,也是无人机的薄弱环节,因此无人机系统对电磁波干扰非常敏感,一旦受到干扰,就会导致产生错误的控制指令,致使无法执行任务,甚至可能失控坠机。摘自《济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