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空军的“私人定制”
2014-04-29
近年来,中国空军不仅在武器装备上有更新进步,还在若干细节上进行了创新改良。“和平使命—2014”联合演习,给外界提供了一次近距离观察体验中国空军这些变化的机会。
飞行头盔“私人定制” 飞行员钟家元的感触特别深:“之前我们的飞行头盔和面罩只有大、中、小三个号码,头盔不合码、氧气面罩密闭不严的情况经常有,飞行下来脸上会被压出深深的印儿。由于氧气面罩和头盔不配套,还曾经发生过氧气面罩卡住风镜的现象。”
为了改进这些不足,钟家元所在师为所有的飞行员建立了一个数据库,里面存有三维扫描后飞行员的头型、面部大小、三围及身高体重。师里根据这些数据对氧气面罩、飞行头盔进行“私人定制”,每位飞行员都能拥有与自己的头型匹配的头盔、与脸型完全契合的氧气面罩。
航医制订科学食谱 在飞行员进场、离场和休息时,一位戴着红十字袖标的军医始终不离左右,这便是空军特有的一个岗位——航医。
中尉余哲是“和平使命—2014”參演飞豹战机飞行员的航医,负责飞行员的健康保障和饮食。每天余哲都要询问飞行员感觉身体状况如何,并对其血压、脉搏、体温进行检查。余哲还要对飞行员的心理情况进行监督,定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达到合格分数线以上的飞行员才能飞行。为保障飞行员的饮食,余哲进行营养搭配,制订了科学的食谱。他甚至要很细心地记住哪位飞行员不能吃辣椒,进而在进餐时提醒他:“你不能吃辣,要忌嘴!”
“金鹰之眼”模拟环境 为提高训练效率,师里的软件开发小组研发出了一种类似于iPad的电子夹板,把每次飞行所需要的飞行数据收录其中。飞行员只需轻轻一点便可以调出气象、航线、地形地貌、打击目标位置等信息。
“以前每次上飞机,带的各种资料信息有时能有一寸厚,电子夹板携带起来方便多了。”特级飞行员、师长李晓成说,“新型飞行手套也可以轻松滑动屏幕,不用脱下手套操作。”为了让飞行员更好地模拟训练,李晓成所在师还研发了一个名为“金鹰之眼”的地面任务规划系统,在执行任务之前,软件开发组会根据执行任务区的地形地貌做成模拟环境,仿真度达到95%以上,让飞行员提前熟悉任务空域,为更好地执行任务做准备。摘自《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