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卫星能预报地震吗
2014-04-29
近年来,世界许多地方地震多发,有专家认为地球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期。前不久,云南省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后,如何进行地震预报又成为众人议论的热门话题。而利用卫星监测乃至预报地震,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领域。
居高临下一目了然优点多 对地观测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性、周期短、效率高、动态性强等优点。所以,利用卫星监测地震,及时获取地震前兆信息,实现地震短临预报目的,已经成为各国地震科学家的研究热点。
目前用卫星直接预报地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气象卫星(通过)监测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异常变化来预报地震,另一种是使用地震电磁卫星监测某地电磁场的异常变化来预报地震,而且后者已成为发展主流。
地表热红外辐射透先兆 在地震发生前,由于震区岩层大面积受力,使震中周围的岩层产生裂隙,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和甲烷等气体从岩层的裂隙中释放出来。同时,地表电磁场的异常变化轰击这些气体,从而释放出热量,产生热红外异常。所以,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地面热红外辐射进行观测,再综合地质构造、地震带分布和其他气象情况,分析、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震中的位置和震级。
监测电磁变化卫星成主流 大量的观测事实显示,在多数大地震发生前,均在震中及其邻区发现过大量与电磁(波)有关的异常现象。而这些电磁(波)的变化会最终反映在大气的电离层中,因此使用卫星监测电离层变化,可以为人们准确预报地震提供参考。所以,许多国家开展了地震電磁卫星(简称地震卫星)的探索研究,以期将其作为监测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建立星座是未来趋势 受到运行周期、卫星性能等的影响,用一颗地震卫星观测只能获取有限的地震前兆信息。由于在一次较大地震发生前的一个月时间内,一颗卫星飞过地震震中上空的次数也就几次,而且持续时间非常短,所以可以获得的观测数据非常少,仅凭这些数据来判断地震的时间、空间和强度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能建立包括监测电磁、重力、热红外辐射等多种不同类型卫星组成的星座,则可满足地震预报要求。
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台湾等,都有发射监测电磁的地震卫星计划,其中不少拟建立观测星座,它是地震卫星观测的发展方向。据悉,我国也正在研制地震卫星。未来,在我国地震卫星发射之后,可以与国外的卫星合作,组成星座编队飞行,这样可提高时间分辨率,从而尽可能捕捉到地震短临前兆。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