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探析
2014-04-29袁龙
袁龙
摘 要:当课程改革以其崭新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人们在欢庆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也看到了这门伟大艺术的缺憾。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仍然层出不穷。素质教育的根本是人本,其核心价值是发展学生的智慧。如果教师真正珍重教育的本质——为人的发展的话,那么就应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达到提高学生知识与智慧的教育终极。
关键词:课堂;意识;激活;发展;智慧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令人感到缺憾的是,在我们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尽管专家学者们一再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教师沿袭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却不乏存在。总是“不放心”,怕学生走不稳“跌跤”“摔坏了身子”。殊不知教师费尽了心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却受到了压抑,我们的教学也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更谈不上生命活力。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体验快乐,这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构建主义的创始人,瑞士学者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也充分证明: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数学课堂不应是教师“一言堂”,而应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建構智慧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领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别人是不能代替自己吃饭的。这里需要阐明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方能有效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试想,倘若没有“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优美景致,哪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誓言。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维目标”的引领,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目标逐步趋于全面和系统。新教材章节的安排与活动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利用“读一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跃、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再认知上获得知识有极大的好处。
4.“理解是通向知识是大道”。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建构一个绿色的教学行为通道。从哲学观点上看,某一生态系统内的各生态环境及其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生态因子之间平衡相依、协调发展的过程和状态才能形成生态化。多元化是影响有机体发展的基本特征,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行为并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多元的。教师的教学应是智慧教学,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最关键的是将知识激活。因为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永远不会只停留在认知上。
就此界定,因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是一个再认识、再创造、不断深化理解知识的过程,我们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改背景下的初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如果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飞扬,灵感激发,师生就步入了幸福的殿堂。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洛湾中学)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