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车大战的降温

2014-04-29王伟

CHIP新电脑 2014年4期
关键词:巨头支付宝阿里巴巴

王伟

经过几轮淘汰战,打车应用市场已经从最初的数十家群雄逐鹿,转变为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双雄争霸”的市场格局。就在两家打车应用打得如火如荼之时,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来往”扎堆里发出母亲难打车的感慨,在“老板”充分示意后,3月3日下午,快的打车联合支付宝钱包发出《致用户的一封信》,正式宣布降低补贴标准。而嘀嘀打车也暗自调整了补贴方案,从3月4日零点起已经调整补贴方案了。3月4日起,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维持12到20元补贴不变,其余各地会有微调,从当地起步价到20元不等,每天2单。

从3月5日零点起,使用快的打车内置支付宝付款,乘客每单立减5元,每天2单。支付宝钱包扫码付款,乘客每单奖励5元,每天2单。

不可否认,打车应用市场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对于出资的腾讯、阿里巴巴来说,“烧钱”背后的本质是移动支付之争。用户倾向于用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支付,在哪里用哪些支付,都关系着腾讯、阿里巴巴的互联网金融布局。

嘀嘀背后的腾讯和快的背后的阿里巴巴,是互联网领域的两大巨头。近年来,二者进军互联网金融的步伐也在加快。打车软件作为最容易被市场接受的LBS服务之一,不仅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巨头测试其O2O能力和渗透率的绝佳工具,而且也为未来更多O2O业务提供了接口。这也是众多打车应用企业不惜放血“烧钱”来疯狂占据市场的原因。

尽管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背后都站着一个“有钱的干爹”,但这个“干爹”并不傻。“烧钱”一次可以,两次可以,第三次还继续“烧钱”恐怕就有些说不通了。

业内人士表示,在持续两个多月的强力推广之后,继续大量投入现金补贴的边际效应已经下降:新用户增长放缓,但政策风险开始显现。一方面由于补贴刺激下产生的“扬召”困难、拒载、挑货增多,多个地方政府表示有意对打车软件进行“招安”,另一方面中国交通运输部在3月底又明确发声,部分企业对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和司机都给予物质奖励,可能会对市场的公平性产生影响。因此,在资金和政策双重压力下,打车软件“烧钱大战”熄火并不会让人意外。

无论是滴滴还是快的,目前还是依赖于巨头,得到融资先烧钱将市场做大,将用户圈进来,后续再利用用户数据赢得利润。对投资方而言,打车应用市场“烧钱圈地”的现象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本次打车软件大战的降温,业内分析认为,“烧钱”推广不可持续,于是两家顺势都找到了“台阶”下。产品变现的过程就是商业化探索的过程,以不断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服务品质为左足,以延伸平台的增值商业空间为右足,两足交替,才能在打车市场中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巨头支付宝阿里巴巴
海里的巨头蝌蚪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石化巨头35年成长记
奇客巴士支付宝旗舰店
又一个百货巨头倒下了!
我的支付宝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支付宝这样进医院
支付宝进医院: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