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偿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全程应用分析

2014-04-29曹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心理护理效果

曹巍

【摘 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全程应用效果,分析其应用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站无偿献血共300例,将献血者按照入本站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50例,。对照组150例献血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150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心理护理之后,发生献血反应的患者1例,主要是由于患者身体素质较差所引起,其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67%,对照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发生献血反应共9例,献血反应发生率为6.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之后,总的满意度达到99.33%,对照组总的满意度为80.00%,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献血过程中给予献血者积极的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同时,还能明显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推动献血工作更好的发展,心理护理值得在无偿献血全过程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无偿献血;心理护理;全过程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83-01

由于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献血反应,而引起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献血者生理和心理等因素所引起[1-3]。因此,加强献血者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无偿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全程应用效果,分析其應用的重要性。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站无偿献血共3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观察组通过心理护理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站自愿接受无偿献血的献血者3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献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150例献血者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70例,献血者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0.2±3.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72例,女性患者78例,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3.5±4.0)岁,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150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该询问献血者在鲜血之前有无贫血症状,在献血之后,告知献血者不能过于疲劳,询问献血者当日饮食等情况,确保献血者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抽血。同时,还应该告知献血者一些注意事项,让献血者了解献血之后的一些正常身体症状。

观察组150例患者在给予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心理护理。首先,在献血之前,用热情的言语与献血者交谈,消除献血者心中的顾虑。讲明献血使用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让献血者能放心接受献血。开始静脉抽血时,应该让献血者放松身体,抽取适量的血液标本。其次,在献血过程中,要及时与献血者沟通,并且观察献血者的表情,一旦发现情况,应该立刻停止输血,并且安抚献血者。在整个过程中,给予献血者心理调节,鼓励献血者,可以选择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能在比较舒服的情况下,完成献血。最后,护理人员应该主动询问献血者一些基本情况,如果献血者空腹,应该准备食物,进食之后再献血,保障血液的质量。

1.3 疗效判断标准

通过护理之后,观察两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对献血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300例献血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观察组150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心理护理之后,发生献血反应的患者1例,主要是由于患者身体素质较差所引起,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67%,其心理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发生献血反应共9例,献血反应发生率为6.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之后,满意度达到96.67%,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86.67%,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无偿献血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综合心理素质水平。在献血中,由于面对的群体身体素质千变万化,由于机体自身的机理不同,可能会出现一些献血症状,如献血反应。

献血反应一般是指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导致血容量快速下降,严重情况下,很可能会引起献血者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为特征的综合征[4-6]。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献血者出现恶心、头晕、出汗等情况。

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献血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整个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患者1例,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并且,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之后,其对献血共人员满意度也提升很多。由此可见,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牟文君.心理护理在献血过程全程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7: 2045-2046.

[2] 张晓华.浅谈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121.

[3] 高清.探讨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555-556.

[4] 施海燕.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 247-248.

[5] 张国清.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全程护理[J].家庭护士,2006,08:22-23.

[6] 卢美玲.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S5:105.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心理护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乌兰察布市中心血站血液成本分析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高职护理专业与血站联合教学的研究
不同检测模式对献血前ALT筛查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