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策略初探
2014-04-29欧先群
欧先群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由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转向关注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明确数学问题的内涵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问题是在数学中根据已知条件或图画信息提出的相应的数学方面的问题。如,某位教师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一页的“十几减九”的内容时,课始教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数学情境动画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回答“从图中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图后很快说出:“图中小猴有13个桃,兔子来买了9个”,接着教师提出:“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只见教室里一片寂静,许久,一只小手犹犹豫豫伸出了一半:“我会问弟弟‘为什么小兔不把桃子全部买走?”……
“为什么小兔不把桃子全部买走?”这在生活中是个问题,但这不是数学问题。大多数教师都发现一年级学生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数学问题,不知道怎样提数学问题,有的提了很多与题目无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一些提出问题方法的渗透,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其次引导学生提出书上的问题。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学生回答:“13-9。”教师:“13表示什么?9呢?13-9求出的是什么(或13-9等于4)?”
學生回答:“有13个桃,小兔买了9个,13-9求出的是剩下的个数。”教师引导:“13-9的得数就是剩下的个数,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还剩多少个?”最后让同桌学生再互相说说。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提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为学生起示范作用,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提不到点子上呢?因为在一年级,一道题不论给出几个已知条件,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提出一些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1)求一共有多少?(2)还剩多少?(3)什么比什么多(或少)多少?本节课此情境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小猴卖13个桃,小兔买走了9个”可以提出“还剩几个桃?”
教学时,当教师向学生呈现一幅幅五颜六色、富于童趣的情境图时,学生首先关注的往往只是多彩的图案、可爱的小动物或是有趣的活动场景,还不会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可运用“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等话语来引导学生解读图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为“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打下基础。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我是这样启发的:“这几位同学都很了不起,能从图中发现很多信息,老师也发现了图上有1个滑梯、2个秋千,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发现和数学有关的内容吗?”
三、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激发探究的欲望。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组织了去“喜羊羊超市”购物的活动。课前师生准备好活动所需的相应物品及模拟人民币,然后指名部分学生当收银员,部分学生当顾客,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数学问题。
再现购物情境,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教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去寻找解题方法,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才能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沟小学)
?誗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