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2014-04-29马世鹏
摘要对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查询和分析,结果表明,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共计有79科325屬664种。其中,温带分布的科占据优势,其次为世界分布和热带分布。属的分布上,温带分布占据绝对优势,世界分布、热带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辅,并有极少其他分布类型。同时,与青海植物区系进行比较,显示两者存在明显差异。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有明显的边缘分布特征;植物的垂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国家珍稀物种及有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的植物众多,观赏植物更为广布。
关键词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植物区系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1171-04
基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1DFA20820,2011DFG93160)。
作者简介马世鹏(1986- ),男,甘肃秦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草地生态与环境保护。
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建立,2000年4月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针对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林。孟达地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对于保持湟水河流域生态是十分重要的。有学者指出目前对于该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研究比较笼统,也比较零散,因此研究孟达地区的植物区系有一定学术价值[1]。调查、研究孟达地区的植物区系,可以了解该地区的植物成分特征以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2]。
1孟达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
青海循化孟达自然保护区位于地处巴颜喀拉山支脉西倾山的东北边缘,属于当蕊五台山区地域,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内,位于102°36′~102°43′ E,35°42′~35°50′ N,总面积17 290 hm2。
保护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东西走向贯穿,地质构造为阿沁卡金-当蕊五台隆起带。地貌黄土丘陵,切割破碎,多陡坡,悬崖峭壁,沟谷狭窄,呈“V”字形,境内群山突兀、河流切割强烈,属强烈切割的断块高中山地形,最高峰当蕊山海拔4 182 m,最低处黄河岸边海拔1 780 m,中心地带有一处面积约20 hm2的堰塞湖-孟达天池。由于保护区四周群峰突起,削弱了干冷气流的侵袭,又迎着东南气流,区内气候温和,多雨。年均温5.4 ℃。地形相对高差大,致使气候有暖温性、温性和寒性各种特征。年降水量622.7 mm,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使保护区内形成了优越的小气候,与同纬度、同海拔地区相比,气温高、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有利于植物生长[3]。
2孟达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
运用野外调查和搜集资料的方法,统计得到保护区野生植物科的数量为79、 属为325、种为664。参照刘尚武编著的《青海植物志》[4-7],统计青海种子植物共有100科,616属,2 662种,循化孟达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科、属、种占青海省的比例分别为79.0%、52.8%、25.0%,呈现出科和属较多,种较少的特征。
调查发现,该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干旱山坡和黄河河谷台地为旱生植物带;低山山地为以华山松、油松林林带及以杨、桦、辽东栎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以上为青海云杉、桦树等针阔混交林带;再往上为巴山冷杉针叶林带、亚高山紫果云杉和高寒山地杜鹃灌丛及高山草甸带。
此外,据统计该地区国家珍稀物种,有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的植物众多,观赏植物更为广布。林间坡底生长着紫丁香、金银花、红杜鹃、八仙花、珍珠海等野生观赏植物,还有党生、三七、淫羊霍、羌活、贝母等名贵药材。国家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桃儿七、羽叶丁香等[8-12]。
3孟达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
3.1科的分类该地区野生种子植物共有79科,其中只有8科所含属数大于10,16科呈现单属单种的特点,其余55科所含属数介于1和10之间。具体科名称为:松科(Pinaceae)、柏科(Cupressaceae)、麻黄科(Ephedraceae)、杨柳科(Salic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桦木科(Corylaceae)、壳斗科(Fagaceae)、榆科(Ulmaceae)、桑科(Moraceae)、荨麻科(Urticaceae)、蓼科(Polygon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苋科(Amaranth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樟科(Laur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蒺藜科(Zygophyllaceae)、芸香科(Rutaceae)、远志科(Polygal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槭树科(Acerace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鼠李科(Rhamnaceae)、葡萄科(Vitaceae)、锦葵科(Malvaceae )、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藤黄科(Guttiferae)、怪柳科(Tamaricaceae)、堇菜科(Violaceae)、瑞香科(Thymelaeaceae)、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柳叶菜科(Onagraceae)、五加科(Aral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山茱萸科(Cornaceae)、鹿蹄草科(Pyrol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报春花科(Primulaceae)、木樨科(Oleaceae)、马钱科(Logani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萝藦科(Asclepiad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花荵科(Polemoni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唇形科(Lamiaceae)、茄科(Solan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紫葳科(Bignoniaceae)、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车前科(Plantaninaceae)、茜草科(Rubi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五福花科(Adoxaceae)、败酱科(Valerianaceae)、川续断科(Dipsac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菊科(Asteraceae)、香蒲科(Typh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禾本科(Po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浮萍科(Lemnaceae)、灯心草科(Juncaceae)、百合科(Liliaceae)、鸢尾科(Iridaceae)、兰科(Orchidaceae)。
在所有79科中,有16科只有一种植物,占该地区总量的20.3%,单科单属单种的植物是孟达地区植物科属种的一个重要特点,有研究提出属多种少是一种边缘分布的表现[13]。这表明孟达自然保护区处于植物分布的边缘地带,适应各种生态,不同分布类型的植物在此区域均有渗透,这和循化孟达地处黄河谷底,位于唐古特地区、黄土高原及西秦岭过渡的地理位置是相吻合的,在植物区系上该区是华北区系、横断山区系、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同时也有柴达木荒漠植物的分布,因此在植物的分布类型上较为复杂[1]。
在16种植物中,属于温带分布的有9种,占了单种植物的56.3%(表1)。热带分布的有4种,占25.0%,其余为世界分布3种,占18.6%。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孟达地区主要以温带植物分布为主,世界分布为辅,并伴有热带亚热带植物的渗透。从热带及亚热带植物分布来说,由于孟达地区的海拔接近该种植物生存的极限,因此,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边缘分布,但是由于孟达地区的海拔、温度、水分等条件和青海南部高山地带又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一些高寒草甸植物在该地区也成边缘分布,可能是分布在较高的山上,分布有限,种类较少。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共有8个科含有10个以上的属,这些科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科(表2)。从分布类型上看,毛茛科(Ranuncul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薔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这5种大科都以北温带分布为主,豆科(Leguminosae)虽为世界分布,但以温性草原和亚热带高山分布最为广泛,唇形科(Lamiaceae)主要分布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和小亚细亚半岛,是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禾本科(Poaceae)分布全世界,以季雨热带和北温带半干旱地区最丰富。这些科已表现为该地区的优势科,占所有属和种的将近50%,从其分布类型上可以看出,优势科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兼有热带分布。
3.2属的分类在属的分布上,以含1到2种的属占绝大部分,只有3属所含种数大于10种(表3),占孟达总属数比例为 0.92%,可见这种分布广泛的大属非常少,这些极少的大属,在分布类型上也是以北温带分布为主,这些属在该地区处于优势地位。
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10110.0 0.31四.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4.旧世界热带 4250.0 0.62 4-1.热带亚洲、非洲(或东非、马达加斯加)和大洋洲间断 1 0 0 0五.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6 116.7 0.31六.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5 0 0 0七.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 2 150.0 0.31 八.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8.北温带 145 96 66.2 29.58-1.环极 3 1 0 08-2.北极-高山 6 233.3 0.628-3.北极-阿尔泰和北美洲间断 1 1100.00.318-4北温带和南温带(全温带)间断 422866.6 8.68-5欧亚和南美洲温带间断 3 266.7 0.62九.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及其变型9.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 28 1657.1 4.9十.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10.旧世界温带分布 64 3656.2 11.1 10-1.地中海区、西亚和东亚间断 9 4 44.4 1.210-2.地中海区和喜马拉雅间断 4 0 0 010-3欧亚和南非洲(有时也在大洋洲)间断 5 120.0 0.31十一.11.温带亚洲分布 24 1875.05.5十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38 821.12.512-1.地中海区至中亚和南非州、大洋洲间断 3 266.70.6212-2.地中海区至中亚和墨和墨西哥间断 2 1 50.0 0.31 12-3.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 2 1 50.0 0.3112-4.地中海区至热带非洲和喜马拉雅间断 2 150.0 0.31十三.中亚分布及其变型13.中亚15 3 20.0 0.9213-1.中亚东部(亚洲中部中)4 0 0 013-2中亚至喜马拉雅12 3 25.0 0.9213-4中亚至喜马拉雅-阿尔泰和太平洋北美洲间断3 1 33.3 0.31十四.东亚分布及其变型 14.东亚(东喜马拉雅-日本) 14 11 78.6 3.414-1.中国-喜马拉雅(SH) 31 8 25.8 2.514-2.中国-日本 (SJ) 2 0 0 0十五.中国特有分布 26 11 42.3 3.4总计 616325 52.8100.0
孟达总属的29.5%,温带亚洲、全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也是温带分布中较为重要的类型,属数分别为18、28、36,可见温带分布的属在该地区分布极为丰富,占有绝对优势。世界分布的属有44个,占孟达总属的13.5%,青海该分布的65.7%,为孟达植物属第二多的分布类型。此外,泛热带分布、东亚分布、中国特有分布也占有一定比例。地中海、西亚和中亚分布的属有8种,该分布以寒性草原和荒漠植物为主,在柴达木地区较为常见。与青海植物的区系对比上,可以看出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在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世界分布和东亚分布类型中,孟达地区的植物占的比重很重,但是在中亚-西亚分布、环北极分布等分布类型中,孟达地区该种分布植物比例有限。分析结果显示,与青海地区相比,孟达地区温性草原、热带分布的植物更为广泛,但是适应于高寒草甸、干旱气候的植物较青海地区又较为稀少,这和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该地区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更趋近于青藏高原,但是生态环境以及受到植物的辐射和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更为密切[16-20]。
4结论
(1)青海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分布具明显过渡特征,区系成分以华北地区成分占优势,也有唐古特地区和横断山脉地区成分渗入,西秦岭地区的植物也有广泛分布,并伴有少量柴达木地区荒漠干旱植物的分布。
(2)青海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分布科多,属和种较少,1科1属1种植物多见,占比例高,呈现明显的边缘分布的特点。植被垂直分布随海拔、坡向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3)在分布上以温带分布为主,世界分布、热带、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辅,并有极少的中亚、西亚荒漠和耐干旱植物的分布,反应出该地区降水较为充裕,水、热条件优良适合温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
(4)孟达保护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优越的局部小环境,使得该地区植物丰富,国家珍稀物种,有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的植物众多,观赏植物更为广布。
参考文献
[1] 吴玉虎,吴瑞华.青海东部黄河上游谷地种子植物区系[J].云南植物研究,2006,28(1):1-12.
[2] 靳晓翠,王伟.昌黎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85-187.
[3] 卢素锦,司剑华.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组成及其资源分析[J].甘肃农业,2004(10):49-50.
[4] 刘尚武.青海植物志 第一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
[5] 刘尚武.青海植物志 第二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6] 刘尚武.青海植物志 第三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
[7] 刘尚武.青海植物志 第四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
[8] 熊济华.观赏树木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9] 国家环境保护局等.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0] 傅立国,金监明.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1] 刘兴聪.青海云杉[M].蘭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12] 马晓岗,杨川陵,王永杰,等.青海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青海科技,2007(4):7-10.
[13] 吴玉虎.青海茶卡-共和盆地及其毗邻地区种子植物区系[J].云南植物研究,2007,29(3):265-276.
[14]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Ⅵ):1-139.
[15]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研究[M].昆明:云南出版社,1998.
[16] 党荣理,潘晓玲.西北干旱荒漠区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1):24-32.
[17] 潘晓玲,荣党理,伍光和.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与资源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4-35.
[18] 潘晓玲,张宏达.柴达木盆地植物区系分析及形成的探讨[J].新疆大学学报,1995,12(1):81-86.
[19] 崔大方,廖文波,王伯荪.植物区系特征成分及地带性分化问题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2000,39(5):74-77.
[20] 党荣理,潘晓玲.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分[J].植物研究,2001,21(4):5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