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初探
2014-04-29孙云凤
孙云凤
汉字承载着5000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优秀载体,更是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石。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的文字就是汉字,我们使用的文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字之一。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汉文字,传播了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它展现了民族久远的人文记忆。因此,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基础教育的时期高度重视识字教育。中国自从出现汉字,识字教学便一直跟随。众所周知,儿童学习汉字的最好年龄是6岁,在这个阶段对于儿童的识字教学尤为重要。在低年级的教育中,識字教育是孩子们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弱,无法承受现如今大量的读写要求,产生了“汉字学习难,汉字学懂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识字教学任务就要积极进行改革,进行一种有效、扎实的识字教学,为孩子们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由此,作者将针对低年级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识字学习的问题做系统的阐述。
一、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
1. 教师忽略学生实际识字水平,选择主观片面的教学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知识素养不断上升,孩子们学习的知识量越来越多,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多数父母在早期阶段就对孩子进行投入式教育,所以使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并未停留在零基础。多数孩子有着很好的汉字基础,但是还有的孩子基础并不是很好。在对于低年级孩子的教育中,很多老师只是沉溺于自我预想,只是主观考虑教材内容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们的基础状况和汉字的储备量。这样就导致了孩子们学习的不同步性,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学生厌烦识字、厌烦阅读的情况。
2. 课时设置、教学目标不合理,识字量过大。通过对于低年级孩子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小学生在一年级上下学期一共要认识9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350个字;在小学二年级要在其基础上再认识850个字,会写650个字。这样算来,低年级小学生在两年的时间里要学习1800个常用字,会书写1000个字。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讲这个数量有点大,过于机械化,偏于“填鸭式”的教学,只能强迫学生学习。纵使学生强行记忆这么多的字,也无法真正懂得其含义,更不能达到熟练的地步,这样对于孩子的识字、阅读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3. 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盲目扩大识字数量,忽略语文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识字教学有着思想上的偏差,仅仅认为识字教学就是教小朋友认识汉字而已。其他方面可以暂时忽略,只要多认字、多识字就好。这样就使得教育走向片面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的误区。对于所谓认识的汉字,孩子们可能换一个语境就不熟悉了,而且只能片面地解释它的表面含义,曲解其真正意义,最终还是使其变成了生字。这就不难看出,教师教学方法是机械的、片面的、脱离实际语境的、目标单一的错误方法。
二、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1. 社会盲目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的教育界,对于孩子的识字教育,总是想用最短的时间认识到最多的汉字。因此,为了这个目标,从建国到现在,以教师团队为主,都在不断地追求识字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由于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快速识字”、“超前识字”等不同的误区,而促使这种误区产生并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研究者的片面追求,仅是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将识字教育推进成为一种“商品”;教育机构或传播媒体为迎合家长的着急心理,进行虚假的宣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盲目听信,也为这种不良现象的传播推波助澜。
2. 师资力量的设置不合理。识字教育出现的种种误区,人民教师脱离不了关系。某些教师对于知识脉络、理论素养、师德修养等方面较为缺失。而造成这种师资力量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师范类院校缺乏对于教师的系统性培养,忽略了识字教学方法的系统性传授;教师本身缺乏识字教学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理论素养,出现“教师再培训、教师再教育”的畸形现象;应试教育的传统性与落后性也阻碍了教师教学思想的进步与教学方法的更新,加上教学条件的落后,使识字教育的进程出现瓶颈。
3. 教材不切合实际导致教学困难。识字教育的开展与进步,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教科书的科学化与实用化,识字教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识字教学的质量。通过研究我们得知,低年级小学生在一、二年级时会识1800个汉字,会写900个生字,这体现的问题是“多认少写”,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一种负担。当新教材出版时候,我们看见了有丰富且充满活力的文章在教材里,这本是件好事,但由于缺乏基础性教学,加上学生本身基础的不同,使得新版教材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及科学的识字方式
1. 尊重实际差异,进行分层次、分阶级教学。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发展环境,这就导致了每个孩子的心理状态与知识结构的不同,因此不同的孩子对待同样的事物会有不一样的理解,这就必须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个人的差异,针对个体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
(1)教学注重全面性,防止两级分化。在小学生入学前,可对所有的孩子做一个入学前测试,测试每个人对于汉字的认知程度,深刻了解每一个人的实际差异。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教学预案,切不可像传统式教学那样一味的“一视同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和同一群体中不同个体的特征,确定他们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识字认字法,要考虑到每个人的不同识字要求。例如:通过测试我们了解到一些同学能够准确地读出汉字的发音,但是无法真正了解到它的含义,也无法准确使用它,对于这样的同学我们知道他们只是机械化认字,缺少语言环境,既然这样,我们可以将汉字归类,根据汉字字形的构成特点、汉字的特定语境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看到这类的字就能准确想到这类字的大体意思,这样有助于提高其对于汉字的认知能力。
(2)提倡合作学习,合理利用学生差异,促进成绩提高。由于学前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可以将教材的汉字学习得差不多,但是有些学生可以说对于这些汉字还是空白一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能力的差异,让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再重新学习他们认知的汉字,肯定会有所抵触,这样使得教育发展出现进度问题。因此,要对孩子们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活动,实现孩子之间的优势互补,让成绩优异、能力较强的孩子们帮助能力较弱的小伙伴共同进步,并且对善于帮助他人的孩子进行不定式的嘉奖。这样就做到了合理利用孩子之间的差异,更有效地促进他们成绩的提高。
2. 利用童心,创造欢乐的教学情境。兴趣对于孩子们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只有切实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才能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新课标曾明确指出:学习与发展的主人是学生。当学生不自主地进入某一个环境当中,一颗纯洁的童心被深深牵引,学生才能真正地开始自主、自觉学习,这样的效率与效果也是最好的。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应该深刻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特点,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以便长时间保持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有关音乐方面的汉字时,完全可以设置一个音乐欣赏场景,将各式各样的音乐通过不同的乐器展现出来,让孩子们随音乐的改变进入到不同的场景当中。这样在学生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老师将汉字的魅力融入其中,让一个个汉字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变成美妙的音符深深地印在學生心灵上。
3. 调动感官敏感度,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利用欢乐的游戏,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我们应该深刻了解到,小学生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学习的不仅仅只是汉字,这个过程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感知、思维想象等能力。而对于小孩子来讲,往往约束力差、自控力差,很难积极投入汉字学习当中。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了解孩子的天性,最大化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做游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在识字教学时可以大胆展开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通过游戏让孩子识字、认字,了解汉字的实际意义,而且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游戏中释放,得到一种属于孩子们的真正快乐。
(2)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品味汉字的神奇。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且富有活力的,因此应该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当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大胆创新,充分运用多媒体器材加强直观效果。将课文的景象转化成真实的影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思维植入到特定的场景当中,并且在其中进行识字教学。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能拓展孩子的眼界,能使小学生们真正了解汉字的内涵与意义,从根本上认识这些汉字。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播载体,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务必要把汉字学习作为一生的学习任务。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也是传播伟大民族文化的一个过程。在教育领域,搞好识字教学会推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发展,全面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领域一直都在探寻真正适合中国小学生学习汉字的有效方法,至今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是探索的路程没有终点,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频频出现负面问题,因此,我们要及时总结小学识字教育工作开展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化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要真正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俗话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应进我们最大的努力,让识字教育真正得到发展,让孩字们真正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播的重担,为个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