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4-04-29阮世奎
阮世奎
摘 要: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特别提出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面向21世纪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灵魂;中国梦;人才
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认识。
一、善于捕捉问题是创新的起点
科学的发展始于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让学生善于提问,敢于质疑,想别人未想过的事,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每一课出示课题后,就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然后在学文中逐一解决。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看了课题学生都会提出要数星星,他们能数得过来吗?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它们是怎么来到天上的?……当然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也许并不是发现和创新,但是对学生而言,这是创新的起点,对整个科学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或多或少都有点意义。
二、学会自行探究是创新的基点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只是让学生动脑筋去想,还应让学生动手去做,如,在教学《奇妙的眼睛》一课时,讲了显微镜、潜望镜的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些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一下显微镜,并亲自动手操作,也可以在课前老师带领学生手工制作望远镜、潜望镜,课堂上进行比试,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思维不受限制,主动进行探究,使其成为创新精神的基点。
三、善于独辟蹊径是创新的重点
创新往往是在求异中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其求异思维,要让学生独辟蹊径,别出心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点,如,在教学《司马光》《称象》《乌鸦喝水》等课文后,让学生知道这些看似简单,但不动脑筋、不細心观察是想不出来的,这些课文中都蕴含着通过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取得成功的道理,让学生发散思维:站在当时的角度还有什么办法?站在现在的角度又有什么办法?学生一定能想出不少办法,而且也一定有可行的办法,这样学生看到自己已有创新的本领,会更加充满自信地去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人才。
四、探索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创新的生长点
课内的学习往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老师要积极引导,认真组织课外后续性学习,使课内、外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文章结尾写道:“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这是个大课题,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发现,或许将来他们会带给地球以福音。还有小壁虎为什么能长出新尾巴?海底物产丰富,还有哪些物产?我们怎样去继续发现、去利用等等这些问题,显然难得出正确答案,但都是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良好契机。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长年累月,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能形成,一定能够收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 鹿鸣中心校)
?誗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