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4-04-29秦运碧
秦运碧
音乐有别于其它学科。它的美是通过人的感知器官去欣赏它,发现它,从而在其中去体会内心灵魂的愉悦。它能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丰富人的内心世界。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音乐教育,而能让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之一便是优美健康的音乐。
一、明确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重视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修订版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供审美体验;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审美体验价值”放在音乐课程价值的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课程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活动以实现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音乐审美活动为实现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只重视音乐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不能只重视音乐技能的训练而忽略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教者要努力创设音乐意境,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让学生尽情享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使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义务教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音乐家。音乐教师应当将审美教育贯穿在整个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音乐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正如《课程标准》所述:音乐艺术的审美应在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中来有机渗透。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欣赏美、体验美甚至创造美,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一地位。
二、音乐课堂教学将审美教育贯穿其中,充分体现艺术课程的特点
音乐课程有别于语文、数学课或其它课,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音乐课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是音乐的形象,音乐的形象以其自身的音乐语言来反映生活,它的组合是用声象的形式来表现声音形象,这种声象包含了音乐的情意,在内涵上比独立出现的旋律、和声等更丰富。在跟文学作品上用语言表达的形象是不相同的,再多的语言、再多的数字符号也难以表达音乐形象、音乐感情。因此,音乐教育实现美育的目的是以她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它跟别的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出音乐艺术课的独特性。
其次,任何音乐的情感都是非常丰富的,音乐都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性是音乐艺术的又一重要特征。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音乐艺术的情感性呢?一是要我们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情感内涵,如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小号手之歌》,全曲洋溢着坚定乐观的精神,同时又透露出缕缕情趣,尤其是模仿游击队员的号声,更充分描绘了儿童团员们活泼乐观的形象。教学本曲目,教师就应当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抗战时期儿童团员坚定樂观向上的精神,并在贯穿于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二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以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审美的教育目的。试想,教学《小号手之歌》,教师自己都没有表现出来乐观向上,如何让学生表现出音乐中的乐观向上呢?
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能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哪些呢?一是国庆、元旦、“六·一”等节日的庆祝活动,孩子们洋溢在节日的氛围中,用音乐去表达他们内心的欢乐,在感受到节日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之美。二是学校艺术节、学校不定期的专题文娱演出。这样的活动,离不开音乐,特别重视学校举行的合唱比赛类活动,学生参与面广,也让更多学生得到了艺术的熏陶。三是充分利用录音机、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这些设备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让学生在平时收听音乐、学唱音乐中收集优秀的音乐作品,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展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但是,思想单纯、稚嫩的孩子毕竟还不能很好地区分精华和糟粕,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入情情爱爱的“靡靡之音”当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到:流行音乐的不一定全是好的,我们应当正确区分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明智的做法。如能做到这样的话,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健康积极的培养,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儿吗?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的心身能够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必须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坚信,“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