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健身作用
2014-04-29陈宝忠孙忠义
陈宝忠 孙忠义
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的教育应试压力导致广大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缺少其应有的活力。每逢假期过后,学生返校时满面红光,生龙活虎;每到临近期末,学生就会变得黯然失色,精疲力尽,发病率大幅度升高。只有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健身作用,全力为他们创造健身环境,激发健身兴趣,培养健身习惯,不断优化健身行为,使其勤于健身,乐于健身,善于健身,才能充分焕发少年儿童应有的活力,增强体质和体能,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体育教学中,所谓得法的基本衡量标准应当是为青少年所乐于接受,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健身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旋律中,在持之以恒的自主锻炼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增强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提高体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活力,铸就健康体魄,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为其能创造人生的最大价值奠定体能基础。
一、在愿景中激发主体健身热情
凡事有了美好的愿景就会使人生发激情与动力,并能积极地为实现美好愿景努力付诸行动,即使遇到了阻力和困难,也会以坚强的意志力千方百计全力排除,顽强地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想象展望未来健康幸福的自己,描绘自身人生的美好愿景,可以激发学生自主锻炼身体的热情,助生终生健身的恒动力。为此,生动的案例教育总是很有说服力的,可以放映奥运冠军赛场上的风采,感受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无比自豪,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向往。也可以列举身边或影视中人们的疾病与亲人的不幸离世给身边的亲人和社会带来的痛苦、悲伤与重负,从而使学生产生助推力。由此,学生自然就会倍加重视健身强体,产生自觉健身的高度热情,自主地确立健身目标,配合学校的健身活动,树立终生健身的理念。
二、在博爱中奏响主体运动进行曲
广大青少年遍布全国,成长在每个家庭,对他们的关爱应是国民的一致行为,由国家的主导作用唤起全民的主体参与,群策群力,加强全方位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完善,使刚性管理与柔性激励相结合,形成一个立体的、协调的、动态的、有效的、与时俱进的管理激励系统,使广大青少年在博大而温暖的爱的怀抱中尽情舒展身心,增强体质,提高体能。
广大体育教师要倾情预设,真情上课,师生牵手共享体育阳光。积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有统一训练项目,更要有针对性的具体训练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项目和适合的锻炼方式,尽情绽放自己的生命活力。在校时间通过大课间阳光体育、体活课、体育课、常规休息时间,至少保证每天锻炼3小时,这样才有可能使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此,我们有责任让新一代少年儿童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情地跳,欢快地舞,展示自己蓬勃的生机。课后由社区提供全面立体的体育场所,由家社合作有效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由国家倡导统一谋划,集资赞助,完善区域硬件建设和制度管理,使青少年的自主健身活动有奔跑的场地,有蹦跳的空间,有飞翔的蓝天,又有奖励的资金,赞赏的笑脸,也有成功的体验,成长的快乐,更有科学的引导,安全的保证。
三、在情境中激活主体运动潜能
人的运动激情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自然生发,人的运动潜能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仿真的情境中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直接目标,满足自身需要,而忘记自身的运动疲劳与痛苦,尽最大努力展示自身的运动潜能,焕发最耀眼的生命光彩。
例如,把竞争实力相当学生分成对抗小组,做仿真对抗性游戏,学生会奋力拼搏,为了自身所在集体的生存而忘记一切,偶尔造成皮肉之苦也毫不在意,继续参与竞斗,可谓轻伤也不下火线,且毫无怨言,以苦为乐。再如在配乐情境中进行韵律操表演,会使参与者风姿尽展,优美动人,乐此不疲;在背景乐声中进行太极表演,在歌声渲染中进行武术对抗,会使参与者形神兼备,英姿飒爽,尽显神威。又如,在仿真的军事演练活动中,学生全副武装,奔赴“战场”的神气劲是在校园里的体育课上所无法生成的。
四、在比赛中激发主体运动兴趣
竞赛与颁奖永远是吸引运动主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直接动力,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分成不同种类的组别,鼓励人人参与,坚持长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可以大面積激发学生的健身积极性。比赛内容与方式可由师生共同议定或者由学生自己选择决定,凡是参与者都要给予物质奖励,包括参与奖、提高奖、意志奖、独具潜质奖、优秀奖以及季、亚、冠军奖,颁发的奖品既要有实用性,还要体现激励性、教育性、纪念性。要特别注重对体质弱、体能差的参与者倍加关爱,多加鼓励。在比赛中发现每位学生独特的风采,潜在的灵性,并及时捕捉,给予彰显、奖赏,典型的要留下影像资料,在文化长廊中展示学生运动的英姿,以此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踊跃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将比赛的目的定位于吸引每位运动主体积极参与的层面,以实现人人快乐健身的宗旨。
五、在习惯中锤炼主体健身的毅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一辈子都取不完它的利息。体育健身更是如此,培养起一种长期坚持的良好健身习惯,以此锻炼耐力,磨炼意志,增强体质,既利己,又利人,受益终生。因此,应尽早通过家校合作,根据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帮助运动主体逐步培养起适合其本身特点的体育健身习惯。培养习惯要通过目标牵引,愿景召唤,指导实践,组织展示,定期交流,颁奖激励等手段,引导所有的运动主体积极进行自主的健身活动,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意识,磨炼长期健身的毅力,最终通过体育运动的量变,促进运动主体体质的增强,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和生活品位,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身体物质和能量基础。例如,世界著名体操王子李宁,从小就有练空翻的爱好,每天上学、放学路上常常练习空翻,已形成无法阻挡的惯力。这一习惯的养成,为其今后的辉煌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反思中优化主体健身的行为
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其自身的运动技巧,有其固有的科学方法。如果运动主体能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适合自身的运动技巧,选择合理的运动速度,确定适当的运动强度,将会优化自己的健身行为,提高健身质量。因此,为人师者应引导运动主体勤于进行健身前的精心预设,加强健身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每次健身之后主动进行深入反思,运用反思结果指导下次锻炼的行为,促进日后科学健身的重新建构。如此引导运动主体在“学习理论方法——实践锻炼体验——炼后反思重建”的良性循环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的管理系统,使其逐步成为体育健身的主人,将自己健身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值。
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充分发挥广大青少年的主体健身作用,才能促进全民体育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加快民族复兴大业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