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视点的选择与途径
2014-04-29徐晓兰
徐晓兰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改进教学行为,探索合适的方式,激活教学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浮浅的经验,只会形成浅薄、粗糙的认识和见解,而一部分教师仅仅停留或满足于经验表层的重复,囿于习以为常的教学惯性,这也是一些教师只能成为教书匠的原因之一。教学反思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教师把经验与理论、思想与行动联结起来,将学习、实践、研究融为一体,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行为和能力有实质性的发展。下面本人以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简谈一下教学反思的视点选择与途径:
一、教学反思视点的选择
1. 从难点疑点处挖掘教学反思论题。美术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无处不在,为教师的反思活动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问题”源泉。教师只有学会质疑、存疑、设疑、问疑,才能不断地在疑问中产生反思动机,在问题的寻找与问题答案的索解中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同时也促进教师博览群书,积极地“充电”,理论联系实际,在反思中纠正、完善、解决教学难点疑点,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能够得到修炼提升。
2. 从成败得失处发现教学反思论题。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成功之处,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无疑能引领教学走向完善。但是即使再成功的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美中不足之处。比如实际的教学过程与预设的教学意图不相一致,面临突发事件等等,在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例:在初教自编美术教材《沸腾的操场》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确定在主角的动态刻画上,而忽略了画面中作为背景的群众人物,结果学生作业缺少背景衬托,没有了沸腾的氛围。课后我反思主、次角同等重要,主角需要次角的烘托,才能全面开花,获得圆满。教学是个不断趋于完美的过程,经常反思能逐步纠正教学经验的狭隘性和片面性,提高对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引导教学优质发展。
3. 从学生学情中寻找教学反思论题。学情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教學效果的高低,主要以学生为衡量尺度。教师要有足够的灵敏,从学生的眼中发现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和需求。美术教学是一个教学过程弹性比较大的课程,充满了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学情的状况比较机动多变,如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学生的建议,学生之间的争论、思维碰撞,学生的评价反馈等等,都是教师选择论题的有效着眼点。学生学情中处处都有论题值得研讨、挖掘、探索。
4. 从教学理念中提炼教学反思论题。理念本身属于主观范畴或人为的精神产物。教学反思离不开相关教学理念的参照和指导。“任何一种教学行为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师尝试教育理论的应用,用理论作为反思的依据和支撑,以更加专业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揭示和证明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关认识、准则、标准,从而自觉地剖析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在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矫正,提升合理性水平。
5. 从整个教学活动中促成教学反思论题。教学反思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整个环节。教学前的反思集中在教学定位、设计理念和方法上,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前瞻性预测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去备学生、备教材。教学中的适时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美术课堂是一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场所,教学中颇具挑战性,教师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能力,增强随机应变的的教学机智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才能具有驾驭课堂和直面复杂教学场景的胆量。教学中进行反思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不仅在教学前、教学中反思,更重要在教学后反思。教后反思是回顾性的反思,教师及时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并纠正短处,使实践经验得到巩固和升华,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丰富和深化教学认识,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与缺失,进一步助推教学反思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1. 写教学后记与反思随笔。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写一辈子教案成不了名师,写三年反思日记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多么重要。教师应及时回顾、反思、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切身感受体验以及教学灵感、顿悟等等,把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长期坚持。记录的方式也很多样化,美术教师可以以绘图、博客等形式记录随感,还可以在网络上和其他教师达成资源共享。如果一个教师能以研究的心态投身教学,以写促思,以写促改,积少成多,积小智为大智,那他就离成为优秀教师的梦想不远了。
2 . 坚持阅读和学习。知识信息时代,教师职前所积累的知识储备遭遇挑战。教师应常在阅读和学习中进行反思,多阅读关于教育教学理论、关于本门学科的书籍和刊物,在阅读中引发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多了,会在无形中提升品位、修养,对于提高教艺、搞好科研都有好处。要成为教学者,首先要成为学习者。教师要在学习中保持对教育实践与职业活动的不停思考,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反思,实现更有价值的研究。坚持阅读和学习,名师之路就在每位教师的脚下。
3. 寻求同事合作和专家帮助。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智慧助长问题。教师的反思要加强与同事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寻求其帮助。人是有差异的个体,在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上不可能都相一致,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人际合作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彼此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从别人的课堂学习长处,吸取经验;或者经常一起教学研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也可以邀请同事听课,让他们为自己的教学把脉问珍,使反思走向开放、大气和灵性。与专家进行对话与交流,接受专家的专业引领,得到理论方面的启迪,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学到对专业成长有价值的东西,拓展反思的深度与广度,达到在教学理论、教学能力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的。此外还要积极参加听评课、赛课、培训等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开启灵感、拓展视野、打破思想狭隘的有效途径。
4. 在教学研究中反思。教学反思的主体在教师,教师要坚持深入教学实践之中,在反思中养成研究心态,亲自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教学研究是教师主动进行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此研究中,教师在教学认知、意识和行为上进行梳理、观照,做出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反省,将可以让教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有新的启示,对知识本质有新的感悟。教学反思发挥着主导作用,成为教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提升教学研究质量的动力和源泉。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懈、永无止境的自我修炼过程,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作为引导教学和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内在动力,促使其不断成长进步,是走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