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多给他们一些
2014-04-29郭建霞
郭建霞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农民工子女同样应受到老师的关爱;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农民工子女也应受到老师的关爱;从教育现实状况来说,农民工子女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一方面,由于父母忙于打工使农民工子女缺少父母细腻的爱,导致农民工子女行为、素质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女接受的学前教育较少,家庭流动性大,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关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说明爱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信奉着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信条。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比单纯传授知识的“教书”更重要。
我常常对孩子说:老师是个爱美的人,我最喜爱的是盛开的鲜花,而你们都是我心中最艳的花。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课堂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更为娇嫩的花朵——农民工子女,他们需要班主任老师倾注更多的心血去浇灌。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从社会和谐来说,农民工子女应受到老师的关爱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也关乎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常说要构建和谐社会,但如果我们没有给予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足够的尊重和关爱,使他们享受平等的市民待遇,那我们的和谐社会就只能是少数人的和谐。
记得前些年,农村的孩子要进城读书,是难上加难,不是没有学校接受,就是即便有学校接受了也要缴纳昂贵的借读费。我常常遇到一些农民工因为孩子的就学、借读费而四处奔波的情形。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管理的加强,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得到了解决,现在的农民工子女不仅能就学,而且免收学杂费,课本也有政府免费发放。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这样,无形中引起了我们教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多地对他们倾注心力,使他们在被爱中愉快地成长。
二、从社会发展来说,农民工子女应受到老师的关爱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国之根本,虽然农民工已不在农村生活了,但在他们的心中,他们的根依然在农村。农民工会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带回农村去,潜移默化中用他们的思想认识带动农村的发展变化。他们是农村与城市融合的桥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今后农村的发展变化,也可能波及到城市的发展变化。由于长期的城乡隔阂,农民工子女极易受到城市孩子的排斥,甚至是冷嘲热讽,久而久之使他们的心理发生扭曲。也由于父母工作的流动性大,他们也跟着父母辗转流动,不同的环境带来的不适应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反社会行为,破坏社会的稳定。如果因为不能受到应有的系统教育,无法在走上社会之前获得谋生的基本技能,他们将会成为农非农、工非工的眼高手低的特殊儿,会成为社会的新负担甚至新的弱势群体,对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极不对称。所以,本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教师更应该把爱奉献给这些更需要爱的孩子,用我们无私的爱托起这些稚嫩的幼苗。
三、从教育现状来说,农民工子女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1. 农民工子女缺少父母细腻的爱。农民工多从事高强度、低收入的职业,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根本无暇顾及子女,更不必说对孩子的心理辅导了。很多家长甚至无力照顾好孩子的一日三餐。通常是把钱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买饭解决吃饭问题,哪来营养可谈;有的甚至于孩子拿钱做了什么,家长也不闻不问。孩子学习如何,平时放学后都在做什么,家长根本就不知道,也没有精力过问。我班的旭就是这样的一位。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刚到校不久,我在教室看早读。旭吐了,我一边忙着清理污渍,一边询问孩子的病情。孩子只是说现在好了,其余的话再多一句都问不到。我以为问题不大,也就没再追问。谁曾想第一节课,孩子又开始吐了,弄得我手忙脚乱。一下课就急忙给家长打电话,家长却怎么都不接电话,留言、发短信也无济于事。我急忙叫其他老师帮我代课,自己带着孩子到医院去看病。在医院里听了医生与孩子的对话,我很伤心。一个刚刚七岁的孩子,一日三餐要靠自己打理,在我的生活周围还是第一次碰到。此后的日子里,我对这个孩子倾注的心血格外的多,但是孩子的成绩却远不及班上的其他孩子。每次,我想放弃时就想起他孤独的身影,想起他独自啃面包、嚼方便面的情形,于是便继续寻找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方法,让他从我这里更多地得到失却的关爱。
2. 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观念淡薄。有人说,家庭是人生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自身会对子女产生重要甚至一生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们尤其是那些农民工们因为生活压力和本身的文化素养较低,常常会忽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从而弱化了学校教育的效果,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阻力。
毅是个聪明、活泼、帅气的小男孩,因性格冲动,自身毛病多,在班中人缘极差。他平日里常常和同学发生矛盾,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同學的东西,想拿就拿,且不认为是错的。比如,有一次他把同学的卡纸送给其他同学,说是自己家很多,同学都信以为真。等我调查时他理直气壮的对我说:我没错,我又没有自己用。类似的行为很多,很令人头痛。
仔细观察,我发现导致孩子行为偏差的缘由,与家长平时的行为和孩子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据孩子说父母经常吵架打架,有时母亲一吵架就会抱着妹妹跑回乡下,而把他扔在家里。加之父母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情绪也不稳定,时常把气撒到他身上,我发现孩子有时上学时,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孩子的身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了伤害,美好的追求被眼前的事实击碎了,进而使他对周围的现实充满了敌意,认识事物就会存在偏差。试想一下,一个以自我为中心,骑自行车出入学校大门时不下车,和门卫争执吵嚷,为了省几角钱上公交车不给儿童买票,到超市白吃东西或顺手牵羊,彻夜不归赌博,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的家长,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社会,而且会成为子女模仿的消极对象,严重影响了子女的身心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用爱心去呵护,用爱心去启迪,用爱心去矫正他们的人生航标,让他们顺着健康的航线航行。
3. 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不到位。农民工子女大部分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吃饱穿暖即可,学前教育几乎为零。现在虽然跟随父母进城读书,但由于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对他们的学习不管不顾,根本谈不上辅导,从而造成许多农民工子女综合素质明显低于其他学生。如果老师不对他们格外关爱,就有可能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自我评价偏低,从而患上自闭症、强迫症,导致心理不平衡、人际关系紧张等。只有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倍加呵护,才能让他们治愈心理疾病,回到阳光中来。
4.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缺乏系统性。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居住空间狭窄,生活条件较差,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有的孩子早晨发的新作业本,中午来就有污渍了;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女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校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其他儿童的教育差距。我班的夏和范同学报到刚上了俩月,父母亲又到别处去打工,于是又匆匆忙忙将孩子转走了。至今,想起那俩孩子告别时哭泣的样子,我心里还酸酸的。正因为如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农民工孩子的变化,多花一点时间,尽可能将他们的知识点系统化,多引导他们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展示他们的发光点,让他们有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总之,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关注农民工,关注他们的子女,关注他们的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更是刻不容缓!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关爱他们。也许我们做的很少,但是最起码我们贡献了一份自己的热情!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尤其是我们当老师的,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递给他们,用我们的热情来感染身边的每个孩子,我相信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关爱这个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