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课标下对汉字书写的再思考
2014-04-29王艳玲
王艳玲
培养高年级硬笔书写能力的研究,已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年了。而在最初确立之时,就想着:一定要培养孩子写一手好字。经过一学年的实践与研究,从整体上看学生在书写前能有意识在享受练写的过程,端正书写态度,提高了书写能力。然而从细微之处观学生的写字,并非所有都能日渐成效。写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途征程,其路漫漫。
提高高年级学生硬笔书写能力,研究中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以此为导向,最终达成每位学生都能写出一手好字的目标。新修订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众多一线教师时刻关注下出台了。细细翻阅,慢慢研究,条条品读,字字分析,不难发现对“语文”真正的解读: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在课标中对中国汉字书写上分学段,多处强调对学生写字一系列有梯度、有弹性要求。同时写字也是在课标中修改最多的内容。在写字的具体建议中还指出教师要在每天的一节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其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一、充分利用10分钟
在虚宫格内书写的每一笔画都有各自的起落,有利于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而对于汉字的字形,在格内呈现出9种字形,在日常的书写中能更好地让学生观察位置,掌握字形。在熟练中,精准确定字的主笔,以便写出正确、规范、美观的字。低年级是打基础阶段,教师要有耐心且细心,有针对性地去指导。有一种方式是最普通,但却会让学生永生难忘:手把手去教,轻声细语告诉他,使其在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增强写字教学艺术性
要提高学生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在第三学段的识字与写字中后三条都是对写字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又再一次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在写字中要常展示古代名家书法作品,受中华书法艺术熏陶,了解创作过程及作者成长经历,在欣赏与借鉴中增强学生练写硬笔字的兴趣,同时在了解书法家潜心刻苦练写中能够起到很强的激励,从而无需扬鞭自奋蹄。
三、 指导学生用心書写
学生在书写与临摹中,严格强调不涂改,一气呵成,一次成形。因为好字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改出来的。如今孩子的修改工具另人眼花缭乱,造成学生不用心去写,而依赖那些方便快捷的工具随意涂改,长此下去是写不出好字的,同时在作业和卷面上一团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高标准,严要求,不放弃每一个细节,把写作业、答试卷、写文章都当做练写的过程,时刻享受练字过程,并不断支持下去,让其成为一种习惯。
郭沫若先生早在1962年就为《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肯定了写字对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一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另外,汉字的书写可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调节身心,可以陶冶性情,这是早已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也正符合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精神。
总之,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其实,写字的实践性很强,在书写中可以锻炼意志力,培养性情,静心修身。作为老师,一手好字是一块活模块。在言传身教中指引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影响;在教学中才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就像崔峦老师说的“中国人一定要写好中国汉字”。在书写中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