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教师素养
2014-04-29霍淑华
霍淑华
在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业内人士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少有人去探讨提高教师的素质的问题。前一段时间里,我参加“国培”学习并和同行们深度交流,让我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新的认识,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一、教师必须具有教育情怀
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固然很重要,可是比这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情怀,是否能坚守教育。这份情怀来源于教师发自心底的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是教师对教育的忠贞,是教师对教育的执着坚守和担当,是青灯孤夜耐得住寂寞的反思,是无愧我心、无怨无悔的付出。这份挚爱与坚守,我从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这些耳熟能详的教育家身上看到过,也从与同行的交谈中找到了答案。当下,有位数不少的教师,为了自己的利益丢下了学生,离开了学校,放弃了曾经的承诺去他乡捞金;也有不少的教师把心思全部花在自己孩子身上,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无所顾忌的放弃对大多数孩子的培养教育。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走进了学校,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放弃对社会的承诺,对教育的担当,对孩子的责任。
二、教师必须具有学习观念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教育实践的探索,更离不开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好学者,博学、善思是教师必备的品质,不断学习给教师带来的是丰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基础与高超的教学技能。有位学者在回答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时,他说:“教育就是教师把所有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下的东西”。刚听起来,似乎感觉思维有些紊乱,但是悉心想想却很有道理。这句话告诉教师,要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咀嚼、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这样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不受教材编排体系和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限制,得心应手的从事教学活动,并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如果教师仅仅局限课本知识,不去拓展知识,不改变专业知识的宽度;如果教师仅仅记忆知识,不去咀嚼知识,不把知识进行消化吸收,那么你的教学一定是肤浅的、枯燥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新知并内化为营养,提高自己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
那些缺少学习观念,懒于获取新知,并自诩知识储备充足的教师,迟早会被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所淘汰。
三、教师必须具有人格魅力
一个好教师除了热爱教育,勤学上进之外,更重要的还要有认真做事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善真诚的品质;还要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还要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品格;还要有不畏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具有這样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能带出一支健康快乐团队,更能带出一支积极向上的集体。一个有修养的教师,一定是工作中讲方法的人,一定是不以长者、以知识压学生的人。这样的教师会把“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而不是挂在嘴上用空洞的语言说出来,当然这样的教师收获的必定是学生对她的尊重和理解。无论她所处多么恶劣的环境,都会让每一个与之生活学习的人心中充满阳光,工作着,辛苦着,进取着,快乐着。就像抚松实验学校孙立功校长说的那样:做一个好教师,就要时刻把学生们装在心里,只有这样,学生们就会把你高高的举起。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崇高境界的人,只有这样她才会把学生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她才是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里的人,她才能在举手投足间感受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个细微之处都闪耀教育的灵光。
如何面对农村的教育,如何坚守对社会的承诺,用真诚的付出播撒教育希望的种子。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会因曾经的努力而欣慰,会因曾经的付出而感动。即使我们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不可能成为教育家,但我们也要以教育家的情怀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身边的每个孩子。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教育实践中永远不会结题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