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教育公平探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2014-04-29王莉君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公平农民工子女

王莉君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所谓公平,在古汉语字典上是指公正,不偏不倚。一般是指所有人的各项属性平均的一种理想状态。教育公平,顾名思义,是指法律所赋予公平在接受教育基本权利上的平等。托尔斯顿·胡森曾提出,教育公平均等三部曲:教育起点均等、教育过程均等、教育结果均等。

然而我国最早对教育公平的描述是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观点。在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也涉及了教育公平的观点。

1. 公民平等的享有教育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此诠释了只要是我国的合法公民,不管处在什么背景之下,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是基本权利,是其他权利的核心和基础。

2. 公民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所谓公共教育资源,是指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提供给公民的教育资源。其中这里的公共就是区别私人,则具有公共性、公開性、共享性等特点。对于以上关于公共教育资源额定义是从其性质而言的。从类型上,公共教育资源是由政府所提供的入学机会、师资条件、课程资源、教育设备等几部分构成。

3. 坚决抵制形形色色的教育特权。教育特权的实质是违背公平正义的原则,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出现了不均等的现象,目的是,那些强势利益集团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尽管,我国开展了持续反对特权的斗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毕竟未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实现教育公平必然要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从思想、政治、文化、制度上有效遏制政府特权的出现。这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一项艰巨性的使命。

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

1. 入学机会的不均等—上学费用高。我们知道,衡量教育公平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昂贵的费用导致了农民工子女的教学渠道的不同。因此,大量农民工子女被高额的借读费拒之门外。就拿扬州市汶河小学为例,借读费去年是8000元,今年就变成了15000元。对于借读费的解释无异于择校费,是针对农民工子女上学所交的额外费用。尽管2010年,国家已经取消这项费用,但很多学校置国家政策不管,依旧通过其他途径间接收取。但是,借读费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的现象。

2. 教育过程不均等—物质缺失、精神压抑。教育公平不均等主要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物质缺失和精神压抑。这里的物质缺失着重在于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很低,因为经费缺失。更有很多学校连多媒体设备都没有,极大限制了学生们眼界的开阔。再者,精神上,农民工子女本身就有一种“自卑感”,他们的心理不健康需要教师和父母各个方面的帮助和关爱。否则,长此以往,他们的价值观就会出现错位。所以,社会各个层面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3. 教育结果的不均等—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作为一个量化的指标,可以对教育结果本身、教育起点、教育过程进行评估和衡量。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质,不是要求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成绩上完全平等,而是忽略教育外部无法控制的那部分因素,只研究教育系统内部的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所造成的影响是否平等,其大致有学生获得公正的评价和获得学位证书两个大块构成。

总之,现在农民工子女对的受教育状况基本受制于中国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关系。

三、妨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因素探究

1. 经济因素—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时间存在,结果便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大相径庭。大致体现在,社会投入不平衡,各地经济发展不平等,以致于农村和城市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回归到教育上,不平等就体现在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差别很大。据相关可靠调查显示,已经有60%的农村中小学出现运行费用难以保证的现象,结果就是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但是,另一方面,农民工入学问题也随即出现。

历史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为了打破平均主义对经济发展的束缚。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通过制度保障了人民的发展权,使生产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虽然目前各种社会矛盾突出,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就让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生活物质富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该政策激发了人们的贪念,动摇了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公平的原则,包括权利在内的一切社会资源被用来疯狂致富,最终导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最终两级分化的出现。城市居民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结果忽略了农村的发展,长此以往,教育问题就一再出现。

2. 农民工自身—内部原因。农民工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生活在城市最底层,他们的付出与收入没必然关系,日复一日的做城市居民不应做的事情。如用车载客、在工地上班,冒着生命危险攀爬在离地面几十米的高空建筑物上。更加残酷的是,由于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不强,也经常遇到拖欠工资的现象。这么微薄的收入,连必要的家庭开支都紧紧凑凑,更别提孩子们的学费了。这只是外部原因,收入是一个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下,坚持上学“无用论”,认为不如小学毕业,去工地上打工,不花钱反而赚钱。据我所知,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农民,儿子17岁初中毕业后,就去上海工地上做了电焊工,五六年的时间个人收入达到了8万元左右,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打算明年给儿子娶媳妇。试问,教育界一直盛行的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连家长对教育都不重视,那孩子的教育由谁管呢?兴趣又会从哪来呢?

3. 政府和相关制度。由于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存在,结果造成了城市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能适应农民工子女急剧增长的趋势,一系列的问题随即出现。再者,现行户籍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行政制度,于2013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户籍制度改革已被列为2013年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户籍制度将户口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这种户籍制度成为了农村和城市发展的有形隔阂,造成了公民身份的不平等,进行影响了农民工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也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内心世界,因此政府应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

户籍制度是历史的产物,在高积累低消费的模式上,利用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剪刀差积累财富,以有效带动国力增强。它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完美转型,但结果限制了农业发展的进程。同时户籍制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已违背了宪法精神。

四、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措施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到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不二路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加快农村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呢?有效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其根本思路就在于将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的跨越。

小到农民工自身,如何有效增加农民工们的收入呢?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并拿出定量资金,对农民工进行定期培训和思想教育工作,以最快的转变他们落后的观点,鼓励他们在短时期内掌握一门技能,从而为孩子就学费用很好地提供保障。同样的政府应该专门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筹集相关资金,对于家庭条件特别贫困的,每个月应给予一定的补贴。从而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

2. 改变农民工对子女教育不重视的观点。作为家长应该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作为农民工整天忙着辛勤劳作,难免忽略了子女的教育,以致于孩子的起点就落后于别人很多。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定期要求农民工参加培训班,不单单为了提高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他们根深蒂固落后的思想,使他们相信教育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学校老师也应当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带动他们一起为孩子的学习呐喊、加油、助威。从而做到内外一致,致力于孩子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

3. 改革户籍制度构建城乡共同体。农民工涌入城市后,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孩子理应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受教育权。作为政府要通过义务教育登记制度,确保所有适龄儿童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我认为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目标不是取消,而是改革其内涵。其实可以淡化户籍制的问题,可以仅仅将户籍用来区别身份和便于政府登记制的作用,实行人口异地登记制度,保证农民工不管在那个城市,都将其子女纳入流动地公办学校的招生计划内。

參考文献:

[1]武杰.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兼述江西教育的公平发展[J].江西教育科研,2007,(12).

[2]范松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保障机制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学规划,2007,(2).

[3]赵海斌.获得教育公平机会,构建和谐社会[J].教育教学研究,2011.

[4]孟静静.教育公平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聚焦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J].普教,2010.

猜你喜欢

公平农民工子女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公平比较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