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穿刺 PICC 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2014-04-29王永凤李孟喜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护理

王永凤 李孟喜

【摘 要】目的:探討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PICC穿刺置管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院经B超引导下以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者84例,总结其穿刺效果以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84例患者中,82例(97.6%)一次性穿刺成功,2例经二次穿刺成功;无静脉血栓或静脉炎等并发症。结论:在B超引导下以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B超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穿刺置管;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76-02

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ICC)是目前临床常用置管技术,应用于肿瘤化疗以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操作中,能够为患者提供无痛性静脉通道[1]。但传统的置管技术由于针型号较粗,凭肉眼观察后直接穿刺,部分患者可能穿刺失败,且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等。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新型穿刺置管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2]。为探讨其应用效果以及护理要点,本文回顾分析了84例经B超引导下以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程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经B超引导下以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者84例,其中,男26例,女58例,年龄在32-88岁之间,平均为(56.3±7.2)岁。疾病类型:41例乳腺癌,11例肺癌,10例卵巢癌,7例宫颈癌,7例结肠癌,5例胃癌,3例脑梗塞。患者均具有化疗史,肘部难以触及或者可观察到血管,可用血管条件较差,均需要长期输液治疗。除外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已知或者怀疑全身性感染者、插管部位存在血栓形成史、放射治疗史、血管外科手术史以及外伤史患者。

1.2 材料和仪器

血管超声仪、PICC导管以及相关组件均由美国巴德公司提供,PICC导管型号为4Fr,长度60cm,内径为0.8mm,外径为1.2mm。塞丁格穿刺针以及常规消毒用品各 1套,常规肝素盐水、生理盐水、利多卡因以及耦合剂等。

1.3 操作方法

于患者的肘窝上方2-3cm处进行静脉血管探查,以寻找可用静脉,并做好标记。准确测量PICC导管的长度,目标置管路径为经穿刺点进入,经过患者的右胸锁关节向下直至第三肋间。消毒整个上臂。首先以75%的酒精进行消毒处理3遍,待干,然后再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处理3遍,尽量扩大无菌区域。然后经血管超声仪进行定位,并进行穿刺,成功穿刺以后,置入导丝,并将穿刺针撤出,采用扩皮刀进行扩皮处理,将扩张器缓慢送入,置入导管直至预定部位,将穿刺鞘分离后进行抽回血,同时以超声探头进行探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导管位移,以便及时纠正。适当修剪导管,并与正压接头相连,妥善固定,拍摄X光片进行定位。

1.4 护理措施

1.4.1 置管前评估

在置管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置管的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以消除其紧张、焦虑等情绪,积极配合置管及护理。充分评估患者的病史、治疗史、静脉穿刺史以及插管史,出凝血时间、完善各项检查,全面评估全身状况以及血管状况。有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风险

1.4.2 置管时护理配合

血管应选择粗直且远离动脉的血管,注意探查静脉的皮下深度以及直径。因上臂深静脉往往与淋巴管等伴行,故应合理控制进针角度,以免造成淋巴管误伤。穿刺时患者宜取仰卧位,并保持上臂外旋外展90°,以免肩部血管弯曲影响穿刺置管。注意观察显示图像,以右手施压后缓慢进针,观察到针尖进入血管并有回血溢出时,表示穿刺成功,应保持针尖的相对位置稳定,将探头小心移开后,降低进针角度,将外套管推入并退出针芯。将导丝沿穿刺针置入血管后。经穿刺点皮下注射利多卡因0.5ml后,以纱布按压针眼约5-10s。然后平行行0.3cm的小切口扩皮,缓慢置入穿刺鞘,置入PICC导管,妥善固定,并经X光片观察导管尖端的位置,无误后,穿刺成功。

1.4.3 置管后护理宣教

置管后应向患者讲解导管维护以及自我护理方法,重点介绍置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类型、表现及处理方法等。加强导管护理,避免导管弯折或者脱落等,密切询问患者的感受,并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有效处理。对于带管出院者,除口头宣教外,还应发放导管维护要点及注意事项书面材料,并建立有效联系方式,以便为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咨询服务。

2 结果

本组84例患者中,82例(97.6%)一次性穿刺成功,2例患者因送管不顺且经调整后无效,重新选择血管进行穿刺置管成功。1例患者在置管后2d观察到穿刺点渗血,予以换药处理后缓解。全组未见静脉血栓或静脉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PICC置管技术是目前临床常用微创置管技术,其能够为静脉营养以及长期接受化疗患者提供无痛性静脉通道。该法因创伤小、导管留置时间长以及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在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3]。但传统PICC置管所用穿刺针较粗,且多是经肉眼观察可用血管后凭借经验穿刺,对于血管较细或触及不到、弹性不良以及多次化疗的患者,难以确保一次穿刺成功。此外,部分患者肘部不可见血管,往往需要进行反复穿刺,极易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甚至穿刺失败等,不仅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苦,且将造成医疗资源浪费[4]。

近年来,临床在PICC置管中应用影像学技术,在超声的引导下穿刺置管,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血管大小、走行、是否有静脉瓣或者静脉血栓等,有利于更好地选择目标静脉,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4]。杨丽春[5]等认为,在超声引导下以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能够有效避免盲穿所致并发症,并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此外,该技术所用穿刺针较细,能够减少因穿刺针过粗对于血管壁的损伤,减少了血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本组84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6%,且置管后未见静脉血栓或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在B超引导下以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操作简便,避免或者减少了多次穿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在穿刺置管过程中,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及血管情况、加强健康宣教以及心理干预、积极做好置管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有利于确保置管顺利,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在严密护理观察及配合下,以B超引导经改良塞丁格技术实施PICC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尤其适用于外周静脉条件较差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红兰,陆启琳,田春英等.改良赛丁格尔技术在难置性PICC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54.

[2] 齐莉.B超引导下赛丁格技术不同穿刺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47-48.

[3] 郭素萍,顾巧萍,冯国琴等.5例改良赛丁格引导颈外静脉置入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9):53-54.

[4] 都丽,王林娟.超声引导肘上PICC穿刺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89-390.

猜你喜欢

护理
护理札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