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颗粒,大不同

2014-04-29陆乃颖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14年3期
关键词:吸湿性盐类汽车尾气

陆乃颖

如今,对于许多人,“霾”已经是一个十分熟悉的词了。我们深受其害,对它避之不及。我们都希望可怕的霾不要再来,更希望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能被尽快清除,让我们的空气重新变得清新起来。

可其实,空气从来就不是纯净的,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以及一些其他气体。除了气体,空气中还有很多夹杂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林,射向大地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光束中有许多颗粒物在活动着。

空气中含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颗粒物,它们的来源很多。别看它们的个体十分微小,但是威力却不容小觑,各有不同。有些颗粒物能够造福人类,它们是降水的必要形成条件,而有些小颗粒却给我们带来灾难,比如霾。现在,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关于这些好、坏颗粒物的知识吧。

吸湿性凝结核

盐类微粒

在气象学中,大气中的颗粒被分为吸湿性凝结核和非吸湿性凝结核两大类。水汽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凝结过程中,需要一个凝结核心,这些凝结水汽的核心被称为凝结核。凝结核都极其细小,直径一般小于0.1微米,可以称它们为微粒。吸湿性凝结核的吸水能力很强,且易溶于水。盐类微粒是主要的吸湿性凝结核之一。化学分析证实,云、雨、雾中都含有无机盐类,主要是氯化钠、氮化镁、硫酸镁和硫酸钙,其中云所含无机盐最多。

那么,空气中所含的盐类微粒来自哪里呢?这些微粒是由海水蒸发而来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很多盐质,当海浪的飞沫蒸发时,所含的盐粒会残留在空中,这些盐类微粒会吸附有湿度的空气,即水汽后,便形成了云、雨、雾等气象。一般而言,离海越远的地区,空气所含的盐类微粒越少,但是在内陆,由于咸水湖浪沫的蒸发,也会使空气中出现盐类微粒。

二氧化硫

除了盐类微粒以外,大气中的另外一种主要的吸湿性凝结核是二氧化硫,它们是通过煤、木材等燃料的燃烧,以及工业上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当二氧化硫在阳光之下,受到紫外线的影响,氧化加速,很快变成三氧化硫,就成为了高度的吸水性物质。但是这种氧化过程只有在白昼才可能,在晚间二氧化硫仍保持它原来的形式,这就是一些工业厂区为什么容易在日出时笼罩在一片雾霭之中的原因。

盐类微粒吸附水分,形成各种形式的降水,均衡地球的水分分布,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说盐类微粒是空气中的好微粒,那么二氧化硫就是空气中毋庸置疑的坏微粒了。我们都知道酸雨、酸雾(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的危害性,它们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都会造成损害。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所以,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许多原本伫立在工业城市中的大烟囱都被拆除。随着人们节能减排意识增强,更多高排放企业将被关停。

非吸湿性凝结核

空气中还有非吸湿性凝结核,它们虽不易或不溶于水,但容易被水所润湿,比如花粉、细菌,孢子和植物碎片,它们可将水汽吸附在其表面上而形成小水滴。在热带或温带较暖的季节里,植物花粉随着风被带入空中,再被吹送到很远的地方。欧洲北部曾经在松树开花的季节发生过“黄色的雨”,当时的人们觉得很奇怪,后来经过一番调查,才知道是因为松树的黄色花粉使雨滴变成了黄色。

霾与汽车尾气

霾,也称灰霾,是指来源不明确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而汽车尾气中含有的细颗粒物是造成霾主要的因素之一。

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当然还有固体悬浮微粒。汽车尾气中含有许多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其中尤以2~4微米的颗粒物最可怕,也就是PM2.5,因为它们在支气管和肺泡中的沉积率最大。当人们将这些小颗粒被动地吸入肺部后,他们会逐渐破坏肺部内的绒毛,使黏液增加,于是肺部就会发生慢性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为了治理汽车尾气的排放问题,很多发达国家早已经制定出一整套严苛的评治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比如在日本,汽车必须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东京。又如曾经的“雾都”英国伦敦,建设了自行车高速公路,减少私车的使用。中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改善空气质量的紧迫性,已经相继实施了不少防治办法,全社会携手让头顶的蓝天重现蔚蓝。

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单凭一己之力很难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是正如公益广告里所说的:“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你可以劝身边吸烟的人尽早戒烟,还可以让妈妈今天不要开车来接你放学,你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

抵抗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有害颗粒物,人们总是显得势单力薄。这里除了能提醒你出门别忘戴口罩以外,也别无其他选择。还有多喝水、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辛辣的食物和垃圾食品,排尽体内的毒素,是当下我们能做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吸湿性盐类汽车尾气
石盐类矿物药的矿物学探究
添加不同辅料牛膝浸膏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的相关性
我国城市汽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黄芪多糖防潮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湿性
运用平衡常数 理解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纳米级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方面的研究
尾气免检车辆排放分析及汽车尾气监管未来发展
二元羧酸盐类聚丙烯β成核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