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2014-04-28李奕

经济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福利市场化金融机构

●李奕

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李奕

文章分析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贷款利率市场化 银行实体经济 影响 对策

7月20日,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不再设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此举意义重大,标志着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从贷款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是前后两个不一样的情况。这是一个转型变化,新的质变必然对实体经济有利好的影响,但也势必引来新的问题。

一、利率管制和利率市场化

利率管制时,由央行设定基准贷款利率,金融机构在规定浮动区间内自由定价,实际利率很难达到均衡利率水平,基本处于偏高或偏低的状态,导致贷款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实体经济得不到最好的发展支持,社会总福利得不到最大化实现。

图1 利率—贷款供求关系

假设实际利率偏低,如图1所示,当利率水平为i2时,由于资金价格低,金融机构仅愿意放贷Q1,而实体经济贷款需量则为Q3,此时金融机构得到的福利是三角形i2BF,实体经济得到的福利是梯形i2FCA,社会福利净损失为三角形CFE,这时的利率水平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对有利,对金融机构的发展相对不利,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福利损失。反之实际利率偏高(i3),就会对金融机构的发展相对有利,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对不利,也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福利损失。

利率市场化时,市场根据资金双方的供需情况决定利率水平。理论上看,实际利率通常达到均衡利率水平,不存在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贷款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实体经济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支持,社会总福利能够得到最大化实现。

假设实际利率表现为均衡利率,在图1显示为i1,正好对应着贷款供需双方的均衡点E,此时金融机构觉得资金价格合理,愿意放贷Q2,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量也是Q2,金融机构得到的福利是三角形i1BE,实体经济得到的福利是三角形i1EA,这时贷款资源得到最优配置,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得到均衡发展,社会总福利实现最优。

二、从管制转型到市场化的影响

实际上,由于过去的利率管制,中国目前正处于实际利率偏高(i3),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期。金融机构保持着较高利润,2012年净利润工行增长14.5%,建行14.26%,中行12.20%,农行19%,兴业36.12%,民生34.54%。而实体经济的利润“比刀片还薄”,据《2012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40240亿元,同比增长0.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04%下降到5.46%。钢铁、建材、光伏太阳能、风电、船舶、纺织、电子信息等行业经营困难,部分行业甚至处于整体亏损边缘。

现在,中央决心调控虚拟经济、提振实体经济,以不再直接干涉利率定价的方式来调控金融业和实体经济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把定价权交给市场,由市场根据资金双方的供需情况决定利率水平,试图让利率水平在供需的变化中由i3向i1移动,显然利好于实体经济。

但是,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利好并不是全盘利好,要具体地联系地来看。

第一,贷款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利好大企业。由于大企业经营机制完善,财务制度健全,具备有效的抵质押物以及政府隐性担保,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较低,对金融机构议价能力强,谈判占优势,贷款利率放开下限后,比较容易获得较低的银行贷款利率。

第二,贷款利率市场化短期内不会利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担保或有效的抵押资产,对金融机构议价能力低。金融机构顾忌到其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及考虑到弥补对大企业低利率贷款的利润缺口。因此,短期内中小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可能更加困难,获得的贷款利率可能更高,融资成本更加高昂。

第三,贷款利率市场化长期内将会利好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成本更加高昂的不利会使得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经营管理上的局限,倒逼中小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达到符合金融机构的信贷标准,获得一个较为合理的贷款利率。

虽然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有利好,但是也不能一叶障目,忽略了新的情况带来的新的负面问题。

第一,如果利率市场化中后期导致大批中小银行倒闭,中小企业如何寻找融资源?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由i3向i1移动,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利率风险都要经受考验,金融机构的总福利要经历一段降低的过程,期间必然会有一批银行倒闭,其中大部分将是中小银行。比如,1986年美国完成利率市场化,当年末,商业银行机构总数为14229家,2009年末仅剩下6840家,期间发生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和大规模并购。而中小银行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源,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融资。

第二,尽管利率实现市场化,但贷款利率价格由人议定,怎么保证不会发生低利率利益输送和银行高管的腐败寻租?贷款利率的具体定价是由有关银行高管决定的,它并不像比特币一样由计算机复杂运算而出,因此贷款利率的定价具有很大的可操作寻租空间。实体经济的负责人完全可能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诱使银行高管与其完成廉价贷款交易。大型企业、地方平台企业也可能利用议价能力优势,从银行套出超廉价贷款高息放给其他企业,充当资金掮客。

三、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上文可知,贷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负面问题,长期来看,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源问题,二是金融腐败问题。两者将是重大的长期的挑战,需要各个部门发挥力量来协同长期应对。

1.政府部门要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部门可以积极发挥职能,一是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完善经营管理、健全财务制度。二是整顿规范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中小企业的担保作用。三是建立和健全地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拓展开拓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四是鼓励和支持合法民间借贷,多维度尽可能放宽政策限制解决融资难问题。

2.法律部门要坚决打击非法寻租行为和金融犯罪。法律部门要充分发挥立法、司法和执法三个方面的作用,及时制定和更新金融犯罪法条法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合理公正地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惩治金融腐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威慑。

3.实体经济部门要自力更生、自我约束。一方面,实体经济部门要自力更生,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完善自身的经营机制和财务制度等公司治理结构,摆脱小作坊、家族制的旧模式,努力转型升级,化解融资难。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部门还要自我约束,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融资贷款,严禁使用贿赂等非法手段取得低利率贷款,杜绝金融犯罪。

4.银行部门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纪律监督。一方面,银行部门要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新的收益渠道,拓展业务,降低利差缩小给银行经营带来的损失,通过开拓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积极谋求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差异化的存贷款利率定价,做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长期经营,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银行部门的纪委要特别注重对银行高管的纪律监察,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和合规等多方面的教育与学习,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银行规章制度行事,令行禁止,防范金融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1] 李津.对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华北金融,2012(9)

[2] 刘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分析[j].金融经济,2011(16)

(作者单位:农行浙江临海市支行 浙江临海 317000)

(责编:李雪)

F830.5

A

1004-4914(2014)03-194-02

猜你喜欢

福利市场化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清明雨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