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及策略建议

2014-04-28姜冉

经济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季末不良贷款余额

●姜冉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及策略建议

●姜冉

文章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贷款率上升的策略建议。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利润下滑;企业间互联互保,增加了风险的蔓延;做实贷款五级分类,加剧不良贷款上升。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贷款的策略建议包括:加速核销不良贷款,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风险的监测。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率 策略 建议

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金融监管渐趋严格。在这种背景下,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面临极大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1.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截至2014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944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83亿元。其中,次级类贷款余额3310亿元,较上季末分别增加478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2768亿元,较上季末分别减少20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865亿元,较上季末分别增加25亿元。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较上季末上升0.04个百分点。其中,次级类贷款率为0.51%,较上季末上升0.05个百分点;可疑类贷款率为0.43%,较上季末上升0.02个百分点;损失类贷款率为0.13%,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表1 2014年第一、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单位:亿元、%)

2.行业和区域分布特征明显。从行业分布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较多的行业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比较高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从区域分布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不良贷款增加较多,其中长三角仍是不良贷款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浙江地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6%,比2014年初上升0.13个百分点。

3.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上升最多,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不良率上升较快。截至2014年6月末,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957亿元,较2014年初上升457亿元。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72亿元,较2014年初增加146亿元。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12亿元。

从不良贷款率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上升较快。截至2014年末,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0.14个百分点至1%;城商行不良率上升0.11个百分点至0.99%。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原因

1.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利润下滑。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10.45%,2013年下降至7.7%,2014年上半年为7.4%,而且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旧不可忽视。由于经济增速下滑,部分行业现金流受到影响,利润增速明显下滑,尤其钢铁、电解铝、光伏等过剩产能行业面临淘汰落后的艰巨任务,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的上升是当前金融风险的防范重点。另外,部分房地产风险逐步显现。由于2014年初以来,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回落,投资回报下降,进而波及银行体系,这也是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2.企业间互联互保,增加了风险的蔓延。始于2012年初的长三角地区钢贸企业老板跑路事件持续发酵,并逐渐蔓延至其他地区,尤其珠三角等地区的钢贸信贷风险已经明显显现。钢贸企业之间互联互保现象较为普遍,钢贸互保圈之间相互渗透。在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的时候,互联互保是一个交易成本低的融资方式,其既不需要担保公司担保,也省去了银行对贷款对象的多方位考查力度,还可以降低谈判的成本。但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一家企业的信贷风险会通过互保圈逐渐蔓延出去。钢贸贷款涉及的贷款总量比较大,造成不良贷款风险的集中暴露。

3.做实贷款五级分类,加剧不良贷款上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均普遍加强了对不良贷款的预防和控制的要求,特别是针对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及政府平台等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做实了贷款的五级分类,从而主动暴露信贷风险,也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

三、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贷款率上升的策略建议

1.加速核销不良贷款。从一季度的数据看,商业银行在大幅度提取拨备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速依旧达到1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利用好盈利的较好条件,进一步加速利润核销不良贷款的规模和进度。

2.加快处置不良贷款。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处置不良贷款,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例如,可以通过采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把不良贷款证券化,卖给商业银行外部的特殊目的机构,实现“真实出售”和“风险隔离”,完全实现信贷风险的转移,并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3.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的分段管理,实现各环节的相互独立和相互制约。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控制风险的主动性,加大对信贷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

4.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风险的监测。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政府融资平台是不良贷款的多发地带,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强对这三个行业的重点监测,制定相关具体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

[1]杨洋.不良贷款上涨“重灾区”向中东部扩展[N].金融时报,2014.7.24

[2]阎庆民.加快核销不良贷款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N].金融时报,2014.7.22

[3]沈小平.关注长三角不良贷款双升压力[J].中国金融,2014(11)

[4]刘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2014(5)

[5]董俊杰.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4(4)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责编:若佳)

F832.33

A

1004-4914(2014)09-161-02

猜你喜欢

季末不良贷款余额
合富商业:一季度整体供求回落明显,季末复苏势头渐露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