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4-04-27丁娜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高中语文传统

语文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体。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的承载下不断的流传和发扬,而语文教育也由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美而丰富和深蕴。由于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的筛选和验证而留存下来的中国古典文学,是我们所有人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吸取知识的途径,是我国优秀传统和思想文化的承扬和传播,所以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中教学的渗透是现行教育大纲指导下的重中之重。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悠远流长的文化,其深远、博大。而中国的方块字是现存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我国的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影响了一代人由一代的人;我国的民族的多样性,各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甚至走到了世界……

犹太人经纳粹的迫害而至今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跟其对希伯来语言和文化的孜孜不倦的学习和传扬离不开;希特勒说,“侵蚀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是侵蚀他们的文化”,那么保存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保存他们的文化;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语文的学习,更加是对我们民族的承继,对我们历史文化的尊重,对中华上下五千年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1.有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的智慧结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正言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生观。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有做人的教材,例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滿招损,谦受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这是都是教人做人和处事的,对我们提高自身的素养的同时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

2.给予学生看待问题、世界的方法。“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之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华历史的兴衰交替记录了中国古人们的智慧结晶;中国仅是一部《孙子兵法》便是世界常年畅销书,更是创下了韩国畅销书最高记录。我国传统文化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部分宏观全局、微观言行事无巨细的记录和阐述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思想精髓深远而精粹,有助于我们多方位的看待历史发展的过程,形成良好的世界观。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以应试为主,未习传统文化的情愫。现语文教学还是以应试为主,对教学中的古文诗词以背诵为主,而不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书写此文的情感、思想,无法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愫,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

2.过渡依赖工具书,读懂读不透文言文。高中语文的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主要是依靠课本上的古典文学作品,教学方法主要依靠字典是翻译全文,牢记通假字,而忽略了对古文本身美感和意义的教学,使学生丧失品读古文的兴趣,无法体会古文的价值,对古文的鉴赏和理解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深挖教材。学习高中传统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教材的古典文学之间的联系紧密,读通一篇便可以提高第二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只需要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深挖教材,以鉴赏和理解古典文学为主,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有些学生偏爱婉约伤感的辞藻,那么在鉴赏柳永和李清照的词时,学生的兴趣比较高,情感比较容易带入,那么在学习这两位作者的词时可以着重和这些有兴趣的同学探讨该词的作者背景、运用手法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又如某些学生对为军事之理特别有兴趣,那么在学习《六国论》时,可以着重与对军事感兴趣的同学的深挖六国背景,讨论秦之统一的必然性;更有趣的是《卫风·氓》,老师可以试图和学生深挖其中爱情论调,讨论“吁嗟女兮”是否该“与士耽”。

对学生灌输性的教学不如深挖几篇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对通假字的熟记,不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去理解通假字,这样才是真正的学懂了,学透了。

2.拓展兴趣。如今社会信息传播多样化,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也不仅是停留在课堂,并且不局限于古典文化的教学,例如吹糖人、舞龙灯、糊面人都是属于传统文化,而这些走街串巷的民俗文化,正越来越少,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鼓励学生的寒暑假出去旅行,去历史文化名城看一看那些正在消失的民俗文化。

此外,推荐学生看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看历史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康熙王朝》,听《百家讲坛》中的古典文学和历史剖析都是培养学生的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好方法。

网络的兴起也是对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扬,例如网上一则有趣的文章——《悲催的城市改名》,其中提到不少被该“难听”地名,例如“汝南——驻马店……要知道这可是‘四世三公的袁绍的故乡。嗯,对,就是这样的,想象一下袁绍说‘吾乃驻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九原——包头(吕布的故乡)”“常山——石家庄 (赵云的故乡)”“辣么,上述几人见面之后,脑补一下:‘大家好,我是包头的吕布。‘大家好,我是石家庄的赵云。‘大家好,我是驻马店的袁绍……”,这样的文章有趣,切将古代和现在地名链接起来,比我们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地名可是轻松多了。

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不能是一句口号而已,而是要加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而其可能耗时与应试要求的冲突,是老师需要自行解决的问题,但是笔者相信有了“兴趣”这个好帮手,反而能让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作用事半功倍,让学生自觉地,甚至不知不觉的在课堂、在课余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精髓,提高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 赵晓辉. 探讨为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8) .

[2] 朱卫. 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沼泽[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3(08).

[3] 王助兰.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之我见[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 2013(06) .

[4] 李清冉. 探析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10) .

作者简介:丁娜(1984-5-),女,籍贯:湖南衡阳,工作单位:衡南五中,学历:本科,职称:中二,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高中语文传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更正说明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