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文《散步》教学中引发的思考b

2014-04-27李向阳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散步思考教学

李向阳

摘 要:《散步》是本学期的选读课文,在这踏青时节我们一起品读这篇文章,深深地领略一家人和谐温馨的场面,既要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又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的社会人,小爱是家,大爱是国。

關键词:教学;思考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作品之一,写于1985年。作品体现出一种“生命的感慨”,通篇充满着浓郁的温情。《散步》写的是一个三代人家庭的一次田野散步。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亲情是永远无法丈量的,永远无私付出,不求回报。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开篇写“我”劝母亲散步,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一个“慈母”,一个“孝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此简单的平常生活,一个小小的细节却在作者的笔下散发出一种浓浓的亲情,如清泉一般涌入读者的心田,令人回味无穷,充满着感人的力量!

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这里用到了“分歧”一词,这种“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作法在文中有好几处体现。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是要超出事情本身,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实行这个原则,家庭才能和美,父慈子孝、上行下效的良好家风才能代代相传。

当“我”作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竟出人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忽然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时人的真诚善良得到了充分的光照,这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都融进了这深深的爱之中,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文章最后的场景异常动人,“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担,架起了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含蓄地影射了“我”这一辈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

《散步》一文是一篇具有双重主题的哲理散文,通过一家三代人散步——儿子背母亲,母亲背儿子等细节,以小见大,不经意间,写出了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它的显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那么一个家庭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尤记得自己年少时,尽管家庭不是很富裕,可也象小公主一样无忧无虑地长大,父母永远遮挡了所有的风雨,给了我一个温馨的港湾。还记得上高中时由于学业紧张,压力很大,我的身体消瘦了许多,父母当时省吃俭用想尽一切办法改善我的伙食,抚慰我的身心健康!却不知就是在那时妈妈得了很严重的肾病,爸爸既要照顾妈妈,还要照顾正在紧张冲刺高考的我,直到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才惊觉这一切,不禁泪流满面!从此在心底里许下了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的愿望!可当时间走到了今天,我终于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在更好更大的城市里工作和生活。我除了每天忙碌的工作之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了自己现在的家庭,给了我的孩子!每当挂念父母的时候,每当探望父母的时候,他们还是象我小时候一样,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我的面前,永远笑呵呵地,永远很满足地安慰着我,临走前还不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地陪伴孩子成长,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他们两老身上,他们会好好照顾自己,不用我担心!在我为了工作努力的时候,在我为了孩子奔忙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那么轻松,我有那么稳定的大后方,完全有了应对一切的力量,那力量源自于父母给我的爱和包容!

人生中,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揪着父母的心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茁壮成长,对这比天高,比地厚、比海还深的恩情,我们体会了多少?我们又报答了多少?我总是自我检查,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够,孩子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跟她相处,可是父母已经年老,“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想也不能让自己追悔莫及,我总是尽量把天平偏向父母那边,这些举动在不经意间也影响到了我的孩子,都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英国教育家巴特勒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根深蒂固的,其成人后的种种习性,80%来自父母早期的影响和教育。她现在是那么懂得感恩,我由衷地感到欣慰!课文从初春陪母亲、携妻儿散步,到决定“走大路”,“背起母亲”等,无不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关爱呵护,以及对儿子无言的教育和引导。与时下一些不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人相对照,其对下一代的影响引导是不言而喻的。

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发展,与社会大家庭中的个体——每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休戚相关。而人又是组成家庭、社会及人类世界具体的表现形式,人间的亲情,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完美和谐,都离不开人的责任——对生命,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文明的向心力。中华民族要发展,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没有人间亲情,缺少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是万万不能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要老的,而老人是需要赡养的,是需要情感与安慰的,但更需要对生命的珍重和人格的尊重。但这一任务需有谁来承担?他的儿女们。孩子是家庭的成员,是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呵护,需要教育引导和健康成长,而父母就是镜子,就是导师。因此可以说,尊敬长者,爱护子女,同时有责任心地完成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如果每个家庭都若此,社会就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一种传承,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旋律,也是一种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最好解读!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切向钱看,为了金钱利益反目成仇,家庭离散等等违反亲情、人伦、道德的现象司空见惯的情况下,家庭美德,人间亲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家庭必须从现在,从自身做起,从尊老爱幼、教育好下一代入手,摒弃功利思想,发扬传统美德,以责任心、爱心为建立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出一份力。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是握手言欢、秩序井然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也将走得更加坚实和稳健!

春天到了,你和你的家庭准备好了去散散步吗?

猜你喜欢

散步思考教学
散步的收获
散步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