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的经营理念必须同时代要求相适应

2014-04-26李良楷

经济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营理念绿色

●李良楷

论企业的经营理念必须同时代要求相适应

●李良楷

企业的经营理念必须随时代发展而转变,做到与时俱进。人的经营行为是受思想理念作指导的,只有思想理念符合时代要求,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着重论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企业 经营新理念 地位与作用

一、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企业来说,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其首创精神,保障员工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使员工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就能使我们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分析局部,提高科学筹划、兼顾各方的领导艺术,增强在统筹中保持适度、在兼顾中把握平衡的能力,促进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传统的管理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在现代,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工作,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标的管理过程。以人为本应提倡全员管理并创造全员管理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主人翁的理念,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发表对企业管理的看法,可以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这些措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为每一位有创意的员工提供了平台。以人为本应当在招才纳贤的同时,注意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流动。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以人为本应强调团队精神。员工从进入企业时起,就应该接受企业对团队精神的教育,企业在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个性和特长并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应强调与同事的合作和企业整体的团队精神。以人为本应鼓励和提倡员工自己学习和提高,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营理念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高达85%;在我国的经济发达省、市,如广东省的深圳市,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实践表明,现代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主要推动力。企业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实现科技创新:一是增加科技投入,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公司销售收入的3%~5%;二是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事业是人创造的,没有创新型人才,就没有创新型的事业;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努力创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奖有特别贡献的创新人才。总之,企业要把发展高新技术放在全局工作的核心地位。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经营管理理念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保持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循环经济是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解决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五、绿色经营理念

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绿色消费要求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在不断加大“绿色壁垒”的力度,从环保方面制止或限制某些产品进口,使得一些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绿色管理已是未来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绿色管理包涵了绿色经营思想、绿色产品开发、绿色生产过程、绿色技术保证体系等内容。企业要通过构建绿色管理体系,强化绿色消费与市场竟争理念,提高绿色科技水平改善绿色经营,从而使企业环境保护符合政府法规要求,物质资源利用与效率达到最优,形成绿色市场开拓与创新能力。

六、发展低碳经济的经营管理理念

按《京都议定书》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承诺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中国当前的优先目标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但中国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和环境保护政策。因此,未来中国要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低碳发展,其途径包括:发展低碳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碳行业。如信息产业的能耗和物耗是十分有限的,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IT产业是低碳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现代服务业也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在GDP所占比重高达60%~70%,这表明中国的现代服务业拥有很大的服务空间。

[1] 李玉峰.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j].现代商业,2008(2)

[2] 梁优彩.京都议定书生效我国经济将受到影响[J].中经要报,2005 (7)

[3] 齐建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与环境分析.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EB/OL],www.cciced.org.cn

[4] 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38-42

(作者单位: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

F270

A

1004-4914(2014)03-269-01

猜你喜欢

经营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