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2014-04-26徐学驹
徐学驹
(阳东县人民医院 中医内科,广东 阳东 529931)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徐学驹
(阳东县人民医院 中医内科,广东 阳东 529931)
目的:探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思密达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加味痛泻要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腹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1]。临床根据具体症状可将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情况[2],其中腹泻型较为常见。我院采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对本研究用药不耐受者,排除胃肠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9~61岁,平均(35.28±4.19)岁;病程7个月至17年,平均(5.22±2.79)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9~60岁,平均(35.77±4.13)岁,病程8个月至17年,平均(5.13±2.5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思密达治疗,3.0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基本组成为炒白术15g、炒陈皮10g、醋制柴胡10g、炒米仁30g、红花10g、鸡眼草30g、炒白芍15g、炒防风10g、煨肉豆蔻15g、白花蛇舌草30g、绿萼梅10g、炙甘草10g。以水煎服,每天1剂,于早晚餐后1h服用。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服药期间,两组患者需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禁用其他对肠胃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1.3 疗效评价标准[4]
痊愈:经过治疗,患者大便成形、规律,每天1~2次,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经过治疗,患者大便次数减少,但每天仍3次以上,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经过治疗,患者大便次数、临床症状等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无器质性病因及明显的病理变化,但临床症状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肠易激综合征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相关数据资料显示,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因此临床应重视其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中医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中“痛泄”“泄泻”的范畴,其发病与精神因素、感染因素、肠道动力异常等均有密切联系。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为肝郁脾虚、肠道传导不佳等,患者脾胃素虚,情志失调,伤及肝脾,脾胃受制,痛泄病生。
加味痛泻要方中白术健脾燥湿、补虚泻实,白芍养血泻肝,鸡眼草清热解毒,抑制肠道病毒繁殖,诸药合用,可发挥疏肝解郁、健脾渗湿的功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PARSONS K,GOEPP J,DECHAIRO B, et al. Novel testing enhance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edical management:the IMMINENT study[J]. Glob Adv Health Med,2014,3(3):25-32.
[2] 庄李磊,胡团敏,黄思付,等.黄术灌肠液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TNF-α表达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1):144-148.
[3] GOEPP J,FOWLER E,MCBRIDE T,et al. Frequency of abnormal fecal biomarker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Glob Adv Health Med,2014,3(3):9-15.
[4] 沈哲,马良.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234-236.
[5] ELSALHY M,GILJA OH,GUNDERSEN D,et al. Endocrine cells in the oxyntic mucosa of the stomach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World J Gastrointest Endosc,2014,6(5):176-185.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6-30
徐家驹(1956-),广东省阳东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临床。
R285.6;R574
A
1673-2197(2014)20-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