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调督法联合艾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评价
2014-04-26龙成红
龙成红
(乐至县中医医院,四川 乐至 641500)
益肾调督法联合艾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评价
龙成红
(乐至县中医医院,四川 乐至 641500)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法联合艾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针灸选穴为曲池、肩髃、合谷、外关、足三里、环跳、解溪,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选穴的基础上联用益肾调督法加艾灸进行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9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5例,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56%;对照组4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调督联合艾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益肾调督;艾灸法;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中风是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俗称,其是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该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两大类。出血性脑中风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患者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常见后遗症为偏瘫,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和评价益肾调督联合艾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90例,年龄53~73岁,平均(64.7±4.3)岁;男性53例,女性37例;对照组40例,年龄52~74岁,平均(65.0±5.0)岁;男性27例,女性13例,两组患者的具体病情见表1。本研究是在获得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进行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针灸选穴包括曲池、肩髃、合谷、外关、足三里、环跳、解溪,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选穴的基础上参照文献加用益肾调督针法。主穴:①风府、肾俞(双)、筋缩;②命门、太溪(双)、大椎。配穴:肩髃、患侧外关、环跳、合谷、光明、丰隆。针灸时交替使用两组主穴,太溪、肾俞、命门用补法,余下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6min行针1次,得气留针20min,4次后出针。每日针灸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1]。观察组患者另取穴命门、穴肾俞(双)、筋缩,嘱咐家属对上述穴位进行艾灸,采用温和灸,灸至患者皮肤出现潮红,并以不灼伤患者皮肤为度,每个穴位艾灸5min左右。
表1 两组患者具体病情比较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好转,能独立完成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够自理;有效:患者肢体功能部分恢复,生活方面尚需他人帮助或语言表达方面暂不流利;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9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5例,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56%;对照组4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平素气血亏虚,饮酒饱食,忧思恼怒,外邪侵袭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导致患者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在该病病因方面,《内经》一书记载较多[3],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容于身半,具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患者经过临床救治,恢复神志清醒后遗留的病症。临床研究表明,肾气虚损、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是中风患者发生后遗症的根本原因[4],因此培补元气、益肾调督是治疗该病后遗症的根本准则。取肾之背俞穴肾俞,元气所系之命门,肾经原穴太溪,督脉之风府,大椎及筋缩以调节经气,针用补法而益肾,配合手足阳明、少阳经之络穴以活血通络、疏通经气;加之对背部穴位进行艾灸,从而起到辅助温补的功效,对患者的补益作用更加显著。诸法合用,可使患者肾精足、肾气充,经脉气血流畅,机体元气充沛,脑和肢体有所养,有助于中风后遗症患者早日康复[5]。
本研究结果表明,加用益肾调督联合艾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益肾调督联合艾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壮. 益肾调督加艾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11,34(4):13-14.
[2] 刘菲.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3] 王成攀. 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期便秘临床观察[D].长春: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4] 富作平.中风病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研究[D].长春:辽宁中医学院,2002.
[5] 徐翔.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343-345.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6-13
龙成红(1973-),女,四川省乐至县中医医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老年病护理。
R245.8;R255.2
A
1673-2197(2014)20-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