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37例痔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2014-04-26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痔病偏颇病患者

吴 锲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四川 成都610031)



537例痔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吴 锲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四川 成都610031)

目的:分析537例痔病患者的体质类型,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痔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537例痔病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临床表现等基本情况,判定其中医体质类型,分析痔病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中的分布规律。结果:537例患者中平和质63例,偏颇体质474例。偏颇体质中阴虚质103例,湿热质88例,兼杂质81例,阳虚质59例,气虚质51例,痰湿质37例,气郁质30例,血瘀质18例,特禀质7例。患者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职业均有一定关系。结论:痔病患者中偏颇体质较多,其又以阴虚质、湿热质、兼杂质为主,患者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职业均有一定关系,为痔病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痔病;中医体质类型;辨证分型

痔是祖国医学最早认识的疾病之一,也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体质(constitution of TCM)是指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个性体征[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统计了537例痔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其分布规律,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的关系,为痔病的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37例痔病患者。痔的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ZYYXH/T157-2009)[1]。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1.2 方法

本研究信息采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②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根据中医体质判定评分表量化结果,只符合一种体质类型的患者被判定为单一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和8种单一偏颇体质。凡最终判定结果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偏颇体质类型者,均归入兼杂体质类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合格问卷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体质类型总体分布情况

537例患者中,平和质63例(11.73%),偏颇体质474例(88.27%)。偏颇体质中,由多到少依次为阴虚质103例(19.18%),湿热质88例(16.39%),兼杂质81例(15.08%),阳虚质59例(10.99%),气虚质51例(9.50%),痰湿质37例(6.89%),气郁质30例(5.59%),血瘀质18例(3.35%),特禀质7例(1.30%)。

2.2 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性别差异

男性患者中偏颇体质占87.00%,女性患者中偏颇体质占90.19%,偏颇体质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9种偏颇体质中,仅气郁质类型患者性别构成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年龄差异

偏颇体质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60岁年龄段96.20%,40~59岁年龄段88.03%,18~39岁年龄段85.71%,各年龄段偏颇体质痔病患者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种偏颇体质中,≥60岁气虚质痔病患者构成比与18~39岁年龄段(P<0.01)及40~59岁年龄段(P<0.05)构成比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60岁阳虚质痔病患者构成比与18~39岁年龄段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8~39岁阴虚质痔病患者构成比与40~59岁年龄段(P<0.01)及≥60岁年龄段(P<0.01)构成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0~59岁痰湿质痔病患者构成比与18~39岁年龄段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湿热质痔病患者构成比与18~39岁年龄段(P<0.05)及40~59年龄段(P<0.01)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体质类型分布职业差异

不同职业痔病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偏颇体质在家庭妇女、退休及无职业者中的占比最高(92.31%),详见表1。

表1 各种体质在不同职业中的分布情况 (n)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同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均有密切关系。多项研究表明[3-5],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之间具有相关性,因此不同的体质类型与痔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3.1 体质类型总体分布

王琦教授基于9省市21 948例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一般人群中平和质占32.14%,偏颇体质占67.86%。而本次调查显示,537例痔病患者中平和质仅占11.73%,低于中国一般人群,这可能与样本统计量、区域分布等因素有关。疾病与体质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体质出现偏颇,机体状态欠佳时,更易患痔病;而痔病的存在必将引起机体气血、阴阳失调,从而使体质出现偏颇。

在痔病患者偏颇体质的分布中,阴虚质、湿热质、兼杂质所占比例较大。痔病患者多有便血、疼痛、肛周瘙痒、便秘等临床表现。便血可直接耗伤阴血,疼痛、瘙痒影响正常生活、休息,使患者彻夜难眠,暗耗阴液,便秘亦是阴液不足的表现之一。而阴虚体质之人,阴液亏少,阴虚阳亢,热邪迫血妄行,加重便血。热盛风动,风动则痒;阴液不足,肠道失濡,大便干结,则便秘难解。考虑四川地区人群喜食辛辣香燥食物,且在现代生活环境中,人们普遍存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阴虚质较多的原因。湿热下注是痔病的重要病因病机,调查结果亦显示,在痔病患者中,湿热质占有较大比例。此外,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潮湿,居民嗜食肥甘厚味,喜炙烤,嗜烟酒,均易酿生湿热,也是导致湿热质较多的原因。兼杂质在痔病中也占有较大比例,表明部分痔病患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偏颇体质,这也与痔病发病机制复杂和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特点相吻合,同时也提示痔病临床治疗的困难性。

3.2 性别与体质关系

537例患者中男女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略多于男性。而在偏颇体质中,男、女气郁质患者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这与相关体质研究结果一致。“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情志之官,肝喜条达,而从女性的心理特点来看,内向者居多,感情细腻,多愁善感,最易被七情所伤,从而气机郁滞,因此女性气郁质痔病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3.3 年龄与体质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537例患者中,≥60岁年龄段偏颇体质痔病患者明显多于18~39岁年龄段和40~59岁年龄段;≥60岁年龄段气虚质痔病患者明显多于18~39岁年龄段及40~59年龄段;≥60岁年龄段阳虚质痔病患者明显多于18~39岁年龄段。《灵枢》指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说明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开始老化,气血由盛至衰,脏腑功能衰弱,从而易形成气虚、阳虚等偏颇体质。≥60岁年龄段湿热质痔病患者明显少于18~39岁年龄段及40~59岁年龄段,这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气血衰微,以虚为主,另一方面与青中年人身体壮实以及喜食辛辣肥甘、嗜烟酒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18~39岁年龄段阴虚质痔病患者明显多于40~59岁年龄段及≥60岁年龄段,这是由于青年生机旺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同时与青年喜食辛燥,时常熬夜等生活习惯有关。40~59年龄段痰湿质痔病患者明显多于18~39岁年龄段。痰湿质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中年人多生活稳定,喜食肥甘厚味,嗜烟酒而少于运动。因此,痰湿质痔病患者以40~59岁年龄段最多。

3.4 职业与体质关系

调查显示,不同职业的痔病患者具有不同的体质类型特点,这与不同职业患者的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习惯、社会工作环境、经济收入条件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

4 结论

通过对537例痔病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偏颇体质多于平和体质,与疾病发生规律相符。在偏颇体质中,以阴虚质、湿热质、兼杂质较多见。因此,在痔病的诊断过程,需特别注意患者是否存在阴液不足、湿热蕴结以及多种证型夹杂的情况。在痔病的治疗中,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辨明患者体质,根据其体质特点选择滋养阴液、清利湿热等治则;也可根据体质特点,通过生活习惯调节体质,必要时通过药物干预,亦可达到防止复发和预防痔病的目的。

调查显示,女性气郁质痔病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因此,在治疗女性痔病患者时需特别注意调畅气机,重视心理治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年患者中偏颇体质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偏颇体质中,气虚质、阳虚质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而湿热质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因此在痔病的诊治中,需注意老年人多虚少实的特点。青年人阴虚质痔病患者明显多于中老年,因此在诊治青年痔病患者时,应注意其阴常不足的特点。中年人痰湿质痔病患者明显多于青年,因此在诊治中年患者时要注意其多痰多湿的特点。临床诊治时需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优化诊治方案,各年龄段应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通过调节体质来达到防止复发和预防痔病的目的。

不同职业的痔病患者具有不同的体质特点。因此,对于不同职业的痔病患者,应考虑其职业特点,给予针对性诊治。同时,平素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公务员及管理、行政人员应注意少食肥甘厚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教师及学生应保持良好心态,保证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量。只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在痔病的临床治疗中每获良效。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5):461-463.

[3] 鲁明源.湿热体质与冠心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医评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1):16-20.

[4] 钱岳晟,龚艳春,李华,等.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61-63.

[5] 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等.血压变异与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2):88-90.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7-09

吴锲(1984-),男,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师,研究方向为肛肠疾病。

R266

A

1673-2197(2014)20-0051-02

猜你喜欢

痔病偏颇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芩蓟凉血合剂治疗I、Ⅱ期出血性痔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清热利湿法对减少痔病术后水肿的应用效果分析
浅析宁夏回族成人痔病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